在谈到学习中卫市城市规划感受时,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张博辉说,前段时间,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参加了对宁夏中卫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学习考察工作。在4天的考察时间里,每时每刻都让我感受到城市规划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意义。在与中卫市规划局进行座谈时,他们推荐了一篇当地规划局网站上转载的文章,大致体现了中卫市城市规划和发展中重点把握的关键性因素,就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把握好“三个度”。
一是城市规划建设要控制好“速度”。中卫市克服城市发展过度追求量上的扩张,力求城市发展具有持久的品质提升。因此,中卫市城市规划和建设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同时,把握好节奏、控制好速度,实现城市建设由“从速”到“从优”的转变。
二是城市规划建设不能缺少“温度”。高楼林立、钢筋水泥是城市带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但人们往往因此迷惘于城市带来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因此,中卫市提倡建设一个有爱、有文化、有温度的城市,填补城市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内心缺失感,推动城市更加和谐有序发展。
三是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鲜明“态度”。城市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中卫市不仅仅局限于硬件设施的打造,更加注重软实力的提升。当市民共有的态度和价值观汇聚在一起时,便凝聚成一座城市的共同品质和精神力量。
在谈到我市下一步的规划工作中,还有哪些新思路和具体措施时,张博辉说:自中卫考察学习回来以后,敖丙千局长专门就中卫市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多种方式向全局业务职工进行了讲述,不仅让大家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更让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参照中卫的经验和做法,开展了深入的对比和思考,并在具体的工作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一是要完善规划编制体系,为城市规划工作增强“体魄”。这次考察让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卫市的规划编制体系比较健全,而且已经开始尝试“多规合一”的编制工作,一个健全的规划体系,是开展好城市规划工作的关键。因此,我们下一步将把完善规划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做。8月份将启动与总体规划相配套的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及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加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力争1~2年时间,分步骤、分专业,把这项工作做好。目前,几项规划的请示已得到市政府批准,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加城市设计工作,在我市规划工作中属首创。
二是开展基础设施规划编制,为城市规划发展疏理“筋脉”。我们总是形象地把城市道路、管线等市政工程,称之为城市的“生命线”。因此,我们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优先启动了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地下管廊规划、海绵城市及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这几项规划预计9月份可以全部完成。下月初,还将重点启动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城市停车场专项规划、城市慢行交通专项规划等多个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扎实开展重点项目的规划服务,为城市规划建设充实“血肉”。我们先后对文体中心、市民办事中心、万达广场、东部生态家园等重点项目进行了精心的选址和设计,力求在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打造出一批地标性建筑。另外,东部生态新城中的新建火车站站房设计工作也在配合铁三院进行紧张设计之中,北林路外立面改造的设计工作也已全部完成。
四是努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为完善城市功能提供“动力”。按照“内疏外扩”的发展思路,老城区内应逐渐疏解人口,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限制开发建设总量。旧城区内除基础设施、公益性服务设施、绿地外,不得插建建设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以下的零星建设项目。同时,科学确定棚户区改造范围,精心打造东部生态新城及火车站片区改造项目,利用老旧建筑物的拆迁改造,升级道路交通、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拓展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逐步对老城区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城市功能进行修补,提升城市内涵。
五是扎实开展制度建设,为规划工作提供正确的“导向”。目前我们正在起草《绥化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绥化市规划委员会议事规程》、《绥化市城乡规划调整审批程序》、《绥化市城乡规划行政审批工作流程》等规范性文件,以此进一步规范规划管理,强化规划严肃性,提高规划部门的行政效能。另外,我们还要强化公众参与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申请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邀请广大市民参与规划,对我们的规划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在谈到绥化未来在乡村规划方面都有哪些打算时,张博辉说,中卫市在乡村规划方面,从规划编制到舆论宣传都有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且中卫市已开始将“以克论净”的深度保洁机制向农村延伸。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本次考察的经验,积极思考如何结合实际,在均衡、包容、和谐的前提下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发展。我们认为,一是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要建村如村,而不是建村如城,我们不能像“打造”城市一样去打造乡村。二是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要尊重村民意愿,从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将出行、饮水、卫生和环境等农民关心的问题逐一改善。四是要将人文特色鲜明、自然生态良好的村庄保护好,努力将“乡愁”记忆落到实处。五是要保存好田园绿色基底,绥化的乡村田园风光和绿色食材是真正的绿色,这些绿色是可以进入体内,融入血液的绿色。六是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城镇化进程的动态特征,一些村落会集聚更多的人口,一些自然村落会逐步消亡,要以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为引领,科学确定撤并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