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正文
看北林“复合”激活新动能
http://suihua.dbw.cn   2016-06-27 08:43:26

  近年来,北林区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全区土地流转面积从2011年的48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96.85万亩;参加流转农户数由2011年的2.94万户发展到目前的9.7万户;2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从2011年的53.6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99.36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66%;农机专业合作社由2011年的10个发展到目前的27个。为全区发展以村为基本单元复合型经营主体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北林区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村为单元,加强复合型经营主体建设,使村级党组织成为主导经营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全新主体,使村级党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使农机社、专业社、金融机构、科技服务单位、龙头企业等各类要素整合优化配置,注重抓好三产融合,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可追溯,做大做强本地的拳头品牌,助力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认真抓好推进以村为基本单元复合型经营主体建设工作,使此项工作在北林区取得了初步成效。万佳农业合作社复合社、盛昌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大成福农民专业合作社复合社、永安镇鑫诺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和乡保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典型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有的是整乡流转,一体发展,有的是集体领办、复合发展,推进整村土地规模经营,有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的村企联合、社企联合,有效推进了“三产融合”,是北林区复合型经营主体的缩影,现将他们的风采以图文形式展现于此,以窥全豹。

  鑫诺瓜菜专业合作社:创新经营激发活力

  在北林区,位于永安满族镇厢黄三村的鑫诺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谓家喻户晓,他们的当家人叫潘仁国,是北林区认定的首批职业农民之一。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面积1.3万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7%,社员发展到226户,社员户均收入实现10万元。同时带动了北林区西长发、红旗、绥胜、津河等乡镇蔬菜种植面积2万多亩,拉动物流、包装企业的链条,解决剩余劳动力3万人,提高蔬菜销售单价近0.1元,给农户带来直接效益,有“绥化小寿光”的美誉。

  因地制宜,创新经营主体。创新了入社方式: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农民将自己的土地交给合作社,每垧作价6000元,作为农民的保底收入,年末入社社员把保底收入收回,合作社与入社社员按纯利润进行5:5分红;土地流转入社不分红。将入社农户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流转的耕地由合作社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社员不参与合作社的任何经营管理和分红;土地作价入股分红。将有意愿入社农户的土地进行分级作价,比流转价格每垧要高出3000元,今年平均耕地作价每垧为12000元,作为农民保底收入;耕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秋后社员拿回保底收入后,再按保底收入的20%进行二次分红;现金入股分红。以10000元为一股吸收农民及社会人员入股,每股保底分红为2000元,今年合作社共吸纳股金470万元。

  分类组织,创新管理模式。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1000余亩,配套农机具76套,拥有兰西长江镇、庆安、绥棱等三个基地,年产出蔬菜1300万吨,解决剩余劳动力8000人次,带动蔬菜种植户226户。按照不同入社方式,采取分类组织生产,主要分两类。第一类,对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和以土地作价按保底收入20%进行二次分红的入社社员的土地,由合作社独自统一组织种植和经营管理,社员不参与经营管理;第二类,以土地入股保底按5:5分红的入社社员的土地,由合作社组织种植,社员参与经营管理。合作社实行“五个统一、一提高”的管理办法,做到降成本,增效益。即统一提供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销售和提高收购价位。做到降成本,增效益。2015年,合作社划出1500亩地,确保工厂原材料的供应,在种植上,不使用化肥、农药,从根本上保证原材料的纯绿色,在加工过程中,杜绝二次污染,采用封闭车间生产,严把卫生关、质量关,真正打造了香满旗放心食品。打造平台,创新销售渠道。合作社加强与外地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化生产,扩大订单生产规模;今年合作社与山东安丘、潍坊等地的食品公司签订了1500吨大白菜、辣椒等购销合同。合作社靠声誉和信誉在省内外建立了多家稳定的销售客户,并通过老客户联系新客户、专业销售队伍主动出击、提供优质服务等办法,发展客户50多家,遍及省内外。香满旗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现有鲜辣酱、农家大酱、速冻黄豆角、土豆干、酸菜、有机富硒杂粮等十几种产品。原材料源于合作社自产,保证了产品纯绿色,无公害。在工商部门注册了“鑫诺”牌商标,建立了互联网信息平台,突出寒地黑土,绿色绥化主题,重点推介宣传优质安全、绿色健康蔬菜产品,促进了蔬菜产品的销售。

  保田农民合作社:规模经营一体同频

  北林区兴和乡保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着兴和乡全部的22400亩耕地,通过村集体+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组织社员开展产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种植,一改从前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较小,地块零星分散的现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和推广新技术,使之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要求,创产创收的同时,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使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自主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在耕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种地农民数量,间接激活了当地经济,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社企联合,走产业融合之路。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兴和朝鲜族乡政府、村民委员会和农户以及企业共同协商,将原有的绥化市北林区兴和朝鲜族乡勤劳村和兴和村的13个村民小组村民土地全部加入到绥化市北林区兴和朝鲜乡勤劳村保田农业合作社中,这样整个1055户的村民土地全部入社,实现整村土地全部入社流转,此次整村流转的土地共有水田20000亩,占村民土地的100%。重新规划后拟建的绥化市北林区兴和朝鲜族乡勤劳现代农机合作社,占地8000平方米,场库棚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

  规模经营,走集中发展之路。合作社通过分片划区,统一良种、统一肥料、统一种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原粮加工。为更好的辐射周边农业合作社,按照企业(收购原粮)+种植合作社农户经营种植的产业模式经营,绥化市稻米香米业有限公司与周边5个农业种植合作社达成共识并签订了水稻收购合同。按绿色水稻的标准种植、管理和收贮,每年产量1.3万吨,在保证稻米原料的质量的同时减少种地成本,创造最大经济价值。合作社集中育秧基地45000平方米,包括100吨集中催芽车间1处,集中育秧大棚100栋,计划用2~3年时间,建成优质稻核心板块区,形成20000亩拓展区、30000亩辐射区,仓储容量达到80000吨,年储备量达到70000吨。应用科技,走现代农业之路。合作社建有一处覆盖10000亩的智能化农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系统。以智慧农业为突破口,重点建设农业标准化管理系统、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和企业ERP办公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在稻田安装监控设施和气象传感器等装置,可清晰反映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湿度、风速风向、PH值、水位等数据和图像,对水稻成长形象和生产环境的变化进行全程记录,有利于实时田间管理,并通过手机APP客户端传输到消费者手中,对消费者所选购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全过程都“现场直播”,为农产品的安全追溯和全程质量管控提供了依据。同时运用新兴电商销售平台,以云智慧农业监管平台为依托,采用设立直营体验店、产地直采私人定制、互联网销售物流网配送等模式发展线上线下销售,实现利润翻番的目标,大幅度提高合作社农民的收入。

  大成福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带动深度融合

  大成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北林区永安满族镇永兴村党总支书记贾洪涛发起的,合作社下辖永安镇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永安镇大成福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永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永安红升烟叶生产合作社4个分社的大成福米业加工厂、永安镇大成福农工商贸易有限公司。合作社以瓜菜产业为基础,采用“基地+合作社+企业+农民”的生产模式,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经营自主、盈亏自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引领全体社员和农民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该合作社以永安满族镇永兴村为依托,现有社员246户,经营耕地面积17200亩,其中水田5000亩,以棚室瓜菜、水稻、烤烟为主。2015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81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1.91万元。2015年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

  坚持走特色种植业的路子。村里组织能人大户率先发展特色农业,先后到山东寿光、章丘和内蒙古巴林左旗等地考察学习,发展棚室瓜菜生产,当年建设冬暖式大棚40栋,主要生产香瓜、西红柿等产品,并注册了“大成福”牌商标,获得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标识,产品远销福州和厦门等地,市场供不应求。目前,棚室小区共建有总面积30万平方米温室大棚75栋、总面积26万平方米普通大棚260栋。年销售额达2200万元,纯利润达1380万元,社员人均增收1800元。最近,合作社又与英国思创美特公司和日本客商建立了联系,签订特色农产品订单,合作社的特色农产品将走出国门,挣回外快。

  坚持走农民联合社的路子。永兴村组建了大成福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建社当年收益。之后的两年里,在党总支的大力宣传和党员的积极带动下,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先后组建了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烤烟种植合作社,全村耕地全部入社。合作社实行统一购种、统一购肥、统一供水、统一销售、统一技术规程、分户管理“五统一分”的模式,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现在,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收入2200万元,入社农户平均增收2470元,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农户达70%。2012年,在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基础上,采取个人出资、村里控股的形式,成立了大成福农工商贸易有限公司,经营收入的25%给村集体分成。在福州和厦门设有2个分公司,分别与厦门晚报集团和中国生鲜经营大户永辉超市合作,使永兴村的“大成福”牌绿色有机大米、瓜菜等优质农产品销量倍增,年销售额1.8亿元。,今年,同澎澎食品合作,在厦门开了豆腐厂,把永兴村的健康食品带到了厦门人的餐桌上。坚持走创新营销的路子。合作社不断创新营销手段,参加省市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10多次。累计向本省及福建省等地区新老客户发放促销信函3000多份。组织了4期经纪人、导购员培训,组织社员开展营销培训1000人次,建设了合作社营销网站,实行网上直销和连锁店直销, 2015年,合作社在厦门创建大成福爱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建立电子销售平台,建立配送中心,成立连锁店,加强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以保障合作社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标准。

  盛昌水稻种植合作社:社企联合复合发展

  盛昌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位于河夹芯子国家现代农业水田项目区内,是由绥化市盛昌种子繁育有限责任公司领办的,依托北林区秦家镇秦家村,水稻年种植面积在5000亩左右,用于种子繁育。合作社按照现代农业运作模式,坚持标准化管理,注重科技投入,全部实行统一整地、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和分户收获“六统一分”经营模式,提高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效益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益,水稻单产达1410斤,亩均增收160元。这个社还建设了750亩水稻良种试验示范基地,研发,新培育出了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绥稻1、2、3号、绥粳18等品种,销到全省几十个市县。

  强化生产,打造标准化基地。合作社为提高水稻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科技应用能力,坚持实行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效益化的生产机制。合作社建有水稻智能浸种催芽基地1处,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在品种上选择适合本地的绥粳18、绥稻3等优质品种,种子纯度及净度均高于98%,发芽率高于95%以上。合作社实行统一整地、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和分户收获“六统一分”经营模式。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开展生产,采用测土配方施肥、钢架结构大棚育苗、机械播种、毯式秧盘育苗、机械插秧,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合作社现拥有农机具25台套,大型农机具1台。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据测算,由于实施科技含量高的机械化作业,水稻平均亩产达625公斤,每公斤水稻生产成本0.85元,比较农户生产,每公顷多收900公斤,每公斤降低成本0.2元。

  强化服务,建立社会化体系。合作社坚持“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建立了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建立起了优质肥料供应体系。基地所用肥料均是大型生产厂家提供,质量优良,能够满足绿色食品生产需要。针对这一环节,企业同样让利于民。苗床肥按成本价供应合同种植户。年供应苗床肥500吨,每吨让利480元,农民此项节支达24万元。建立了秧苗供应服务体系。基地育苗大棚生产的秧苗,除满足企业需要外,其它3750平方米、可供560亩水田的秧苗,全部按成本价卖出,此项可为农民节省生产成本5万余元。建立了劳务用工服务体系。每到生产繁忙季节,企业就在本镇和周边乡村广为宣传,高于市场用工价进行招工。近两年,企业年用工量400多人次,给付劳务费用达200余万元,实现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强化增收,引领产业化发展。合作社把水稻生产薄弱环节之一的种业开发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签订种子生产订单,合作社农民直接增收1822万元。合作社及周边农户签订种子种植回收合同3万亩,确保了种子优中选优。按公顷产量1.7万斤计算,合同种植户年可增收680万元,户均增收近2000元。合作社的技术人员长年指导在合同种植户,使广大农户科学种田水平显著提高,粮食增产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万佳农业合作社:企业领办拓展领域

  万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北林区秦家镇西口子合作,以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大米业集团为依托,不断拓展经营领域,积极探索发展空间,逐步向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发展势头良好。目前,经营土地面积3500亩,年可生产水稻2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万元,亩均实现均收300元左右。

  健全合作机制,生产优质产品。成立领导组织。合作社设立了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健全的管理队伍。合作社成立以后,按照“提升品质、增加效益”的理念,实行“统一供应生资,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销售、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以合作社自有耕地为依托,建设绿色食品基地3000亩,鸭稻、蟹稻有机食品机地500亩的智慧农业机地,记录生产过程,实现质量全程可追溯。

    建设产业协会,确保产品质量。合作社以正大米业为主体,联合全区80余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加,成立了北林区绿色食品协会,并建设了北林区绿色食品电商孵化产业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线下农副产品体验店和互联网交易平台。该园区致力于为所有绿色食品企业及电子商会企业服务,实现全区种植、畜禽等各类农产品的质量追溯和互联网销售的电子商务平台。正大米业和合作社整合周边多家水稻加工企业,坚持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抱团发展,整合优质绿色农副产品资源,建立了北林区绿色食品电商线下展示和运营维护中心,为线上营销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铺平了道路。正在积极启动实施互联网+“农家小园”计划,充分发挥农村房前屋后小园土地资源丰富、绿色生态安全的优势,借助互联网带动小园经济发展。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可佳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