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五公祠内独徘徊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2016-01-17 18:25:33 字体:

  昔日朝廷贬官谪人的蛮荒之地,如今最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天涯海角便是一例。

  走进位于海口与琼山府城交界处的五公祠,只见祠内有湖,湖中有岛,古色古香的楼、阁、亭、榭与微波荡漾的湖水交相呼应,别有洞天。四处椰影荫翳,繁花吐香,游鱼戏水,幽雅清静。

  原来,五公祠是一组由五公祠主楼和苏公祠、伏波祠、洞酌亭、琼园等构成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主楼为双层红楼,红椽绿瓦,上悬“海南第一楼”金字匾额。楼内大厅中有五尊栩栩如生的石像,这就是历史上被贬谪到海南的唐朝名相卫国公李德裕,宋朝名臣忠定公李纲、忠简公赵鼎、庄简公李光、忠简公胡铨。大厅环柱上的几副楹联,道出了琼岛百姓对五公高风亮节的敬仰之情,其中一联为:“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唐代李德裕曾两度为相,颇有作为,在“牛李党争”中失利遭贬,后贫病交加在崖州去世,子弟流落崖州,化为黎人。据说,今乐东县多港李氏村有300余家是他的后裔。相传李德裕亲自设立学堂,教书育人,村民感激,主动献上山兰稻做的米酒。63岁临终时,他曾留下一首《望阙亭》诗:“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用半年程。江山只恐人归去,百匝千回绕郭城。”诗中有他畏归途遥远,盼归期无望的悲痛,但他并不怨恨阻隔他回京城的万水千山,而说这山水重重阻挡只是不愿让他离去。

  五公中其他四位都是宋代极力主张抗金而遭秦桧之流陷害的重臣。李纲在海南虽然只逗留数日便遇赦北归,但椰岛百姓仰其高尚气节,依然为其塑像,供奉庙堂。他在流放期间曾写有一首以牛自喻、寄情明志的《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赵鼎独居荒村三年,恐祸及亲友,后绝食而终。临终前他自书出丧铭旌为:“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李光在海南度过了六年流放生活,他爱上了海南,支持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遥想孔子把鲁国变成一个文明的周王朝的希望能在海南变为现实,写诗道:“尼父道行千载后,坐令南海变东周。”曾上书杀秦桧,秦桧死后才召还辞官回乡的胡铨,在海南岛上谪居十年,为黎族同胞办学,传播中原昌盛的文化,与当地父老陶情山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顺红色木制楼梯登上二楼,便见到供奉香案上的五公牌位,两侧的一副楹联颇耐人寻味:“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联中用五公因遭贬谪,海南人民才有缘与之相识,来说明唐宋皇帝并不缺德,真是绝妙而幽默,让人不免发笑。五公祠主楼东侧仅一墙之隔,便是承受了800多年香火的苏公祠。据说,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当年贬谪海南,曾在这里的金粟庵客住20多天,南宋时人们把他寓居的客房挂上“东坡读书处”牌匾,明万历年间又在其旧址始建苏公祠和东坡书院。至今,这里还有传说中苏公所凿的双泉之一——浮粟泉。综观苏东坡的一生,始终卷在政治旋涡里,然而他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龌龊的政治勾当之上,一副傲骨正气坦然天地。

  五公加苏公,怎么不称“六公”呢?是名气大小不一?是官职高低有别?大概还是建祠年代不同使然,姑且就称“六公”吧。“六公”作为贬官,他们都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百姓爱贬官——当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贬官是封建社会专制独裁统治的产物,可以说,贬官多是正直坦诚、放言犯上、才情浩荡之人,老百姓不管它官场倾轧、派别政见,只知道他们是好人,对他们关爱有加,贬官们也自然成为流寓地从蒙昧到文明进化中的传薪播火者。

  拜谒“六公”,心中盛满崇敬,生发无限感慨。无疑,“六公”个个有着悲剧人生,但正是这种大起大落,让他们体验到世态炎凉,在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中,在对人生的寂寞反思中,在上层权力倾轧的冷酷与下层友善纯正的温馨对比中,使他们清醒,使他们顿悟,灵魂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升华,从而活得自尊,活得更有价值,并以其高尚的道德文化品位和独具的精神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仰望“六公”,我感受到一种悲剧人生产生的悲剧精神带给人的一种凄楚悲烈的美感,领略了悲剧人生的价值所在。上苍是公平的,给你多少磨难,便会给你多少补偿。

  其实,悲剧人生往往也是真正的人生。

编辑:孙睿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