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森林中的泡子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2015-08-27 16:32:02 字体: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小兴安岭神奇的地文景观。四季分明的寒温带气候特点,造就出别具特色的四时美景。其实这原汁原味的大山、森林、溪流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大花园。

  小兴安岭的美景,就深藏在大山之中。远处望去,姿态万千,延绵千里的山脉。茂密的林木高大挺拔、苍翠欲滴,处处充满神奇。而山间空旷低洼的山谷地带,都是草塘性质的水湿地。草塘中零星分布一些天然形成的小湖泊,本地人管它叫泡子。这些泡子仿佛就是镶嵌在林海深处的一粒粒珍珠。精致而富有灵气,正因为它们的存在,才彰显了群山俊美秀丽与阳刚之气。小兴安岭大美之处,也尽在这山色与湖水的完美结合之中。

  这些泡子都是由雨水地表径流和草塘渗出控山水汇聚在低洼处,排泄不畅而形成的,泡子与地下水相连通,一年四季都会有水,在干旱的季节,也不会干涸,寒冷的冬季也不会因冰冻而枯竭。泡子面积通常不是很大,大的也就十几公顷;有的很小,也就是几十平方米。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和长条形,呈自然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里水质清澈、山色碧绿,山水相映,景色优雅。

  这些仍然处于天然状态,还没有开发利用的泡子,依靠自然能力繁殖的鱼儿很多。主要有鲫鱼、黑斑狗鱼、沙姑鲈鱼(老头鱼)、泥鳅、小柳根鱼等十几种鱼类,小草虾,河蚌(嘎啦)在沙石低的泡子里也经常见到;还有夏天在山地生存,秋后吃得肥胖胖的,积累大量脂肪后,在泡子封冻前进入水中休眠越冬的两栖动物哈什蚂子,此外还生活着珍贵哺乳动物水獭、麝鼠(水耗子)等。

  春天是这里最美、最喧闹的季节,气温迅速回暖,各种候鸟经过长途跋涉飞到这里,此起彼伏的鸟鸣声给泡子带来生机与希望。仪态优雅的黑颈鹤、灰鹤或在泡子里自由徜徉,或在天空翱翔;身着“华丽服饰”的赤麻鸭、绿头鸭、鸳鸯、水乍子等在泡子里纵情嬉戏。它们是每年按时飞回这里繁衍生活的候鸟。各种动植物在这里相互依存,和谐相处,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条。

  春暖花开时节,冰雪开始融化,水多了,泡子上的冻冰,就漂浮起来,慢慢地融化。水里的鱼儿,也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动量和食欲增加,开始大量进食。这个季节,鱼儿是最肥、最鲜美的,常言道:“开河的鱼,下蛋的鸡”,是东北地区很好的美食。渔夫们背上橡皮艇,去泡子捕鱼,把捕鱼网撒在鱼儿经常活动地方,第二天取出来,就能捕到很多鱼,除了自己吃外,多余的拿到附近市场上,卖些零花钱用。泡子已经和当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夏季到了,泡子水温增高,浮游生物增多,芦苇、荆三棱和水葱等水草,穿过水面,顽强地向上生长。这里很适合鱼类的生存繁殖,小鱼苗成群结队,自由自在地在水草中游来游去,还不时探出头来,在水面吹出一个个泡泡,这里是鱼儿快乐的天堂。这个季节泡子四周野草长势疯狂,水塔头长满茂密的三棱草,塔头一年一年地积累膨胀,和泡子边缘的芦苇等水湿植物,共同向内扩张挤占泡子,在泡子边缘形成漂筏,漂筏上长满绿色的地衣和苔草,踩上去软软的,吱吱冒水,人走在上面,很容易发生沉陷危险,泡子也充满危机。泡子面积会因此而逐年减少,有的经过若干年后,也许会慢慢消失,生态湿地在逐渐减少。

  每年七八月份,是这里的雨季,天气温热湿润,雨就像是小娃娃的脸一样变化无常,来得快,走得也急,清晨还是风和日丽,到中午就会大雨倾盆。山上勾勾叉叉的雨水,汇集到一起,流淌下来,草塘湿地到处都是水,也分不清哪里是泡子,哪里是草堂,所有的水都顺着洼地向下流去,随着雨量的增大,就有暴发山洪的可能,造成灾害。鱼在这个时候,就会随着水面游出泡子,向更适合夏天生存的阴凉地方游去,在东北通常是“七上八下”,也就是说,七月份以前都是顶水向上游,寻找适宜的地方繁殖生活,八月份以后到河水结冰时期在顺水往回游,回到原来的地方越冬。

  秋季,天高云淡大雁南归。碧蓝的泡水在逐渐枯黄的野草衬托下,与远处五彩斑斓的五花山相映,蓝天碧波荡漾,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就是一幅浓浓的山水诗画。天上的“红罗女”,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也被吸引至此,从天上降落人间,以泡为镜,梳妆打扮。泡子就是神话故事当中传说的“瑶池”,这里就是“瑶池仙境”。这一古老的传说,至今在此流传。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