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总是让人浮想往事。天一放亮,我和当地的几位老战友走进了位于长白山深处吉林省靖宇县的三道崴子,去为在那里壮烈殉国的杨靖宇将军扫墓。
路上,我的战友老宋嘴里不时朗读着自己写的一首纪念杨靖宇将军的诗歌;从来不需想,永远也不会忘记……
我曾有过10多年的军旅生活,部队驻地临近靖宇县,先后多次到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三道崴子扫墓。那高大厚重的纪念碑把碑主人的信仰与追求,把那段拯救民族历史、幻化成不朽的伟岸,警示今天不容忘记热血侵染的过去。
山路上,枝繁叶茂的松柏和白桦树,还有不知名的路旁野花,随便采一点,一大把长白风采就足够编成斑斓的花束。
也许山下二道白河会冲走许多记忆,但那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场景,我们是永远铭刻在心的。杨靖宇(1905—1940)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州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6年6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7月任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1940年2月23日,孤身与日伪军周旋数日后,在吉林濛江县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将其尸体解剖,发现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没一粒粮食。
虽然,将军的肢体和头颅被侵略者割断,但割不断的,是同胞们对他血脉相连的怀念,还有长白山,我看见你也流泪了,那条二道白河无声地流淌在你的脸庞。
新中国以后,国家以英雄的名字将濛江县重新命名为靖宇县,先是在吉林省通化市辟建了气势恢弘、庄严肃穆的靖宇陵园,后在将军殉国的三道崴子建造了纪念碑。
靖宇县的老百姓有句话,形象地构画了当地多雪的情况:十天就下,一天不下还拉拉。记得1973年春节前一个大雪过后的上午,我们团政治处的几位新老战友到三道崴子为杨靖宇将军扫墓,当到达将军纪念碑的时候,发现四周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一打听才知道山下的十几户农民,雪后总是争抢到烈士纪念碑扫雪。他们说,一个崇高英雄的民族才有希望,将军用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和平宁静,我们只有感恩,扫扫雪是件小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山下那十多户老百姓为杨将军纪念碑扫雪的事从未间断过。
我们先后献上鲜花,向杨将军默哀敬礼。我默念着:杨将军,小时候听到你的故事那时起,我就想到三道崴子来看你的。长大后参军有了机会,实现了心中长久的宿愿。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要对你说,多想在我的工作证写下你的名字,多想在一起畅叙幸福的时刻,感怀你的温暖与热爱。如今我仿佛在替你生活,请你分享我的每一个美好时光,哪怕仅仅获得一个早晨……
返回的路上,我们几位老战友伫立在山道旁,山林里十分幽静,我们携手忠诚地为杨将军站一班岗。我眺望一望无际的长白山,听到有人在唱那首《义勇军进行曲》,好像正在山坡下的密营里传出,接着,开始在五女峰间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