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我陪母亲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2015-05-12 16:15:21 字体:

  我一直都想为母亲作一篇好好的文字。但却始终不敢去触动心头这久不愈合的创口。母亲宋君,闺名广才,1936年生于望奎县惠七满族镇敏六村谭家屯,1955年毕业于绥化师范。先后在望奎县惠七镇中心小学、莲花中学、通江中学教书。在她的一生中,天安门广场是母亲特别想去的地方。然而,母亲生前始终没有如愿。直到她去世后,我才替她实现了这个夙愿。

  记得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母亲从她工作的中学拿回一本封面印有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的画报。母亲对我说:“这是天安门,她位于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她的前面是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这是我从母亲那里得到的有关天安门及广场的最初印象。从那时起,我便萌发了长大以后要和母亲一起上北京去天安门广场看看的念头。

  天安门在父母亲的心中是神圣的。父亲自从十六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便把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

  母亲由于受到父亲的牵连,尽管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入党问题一辈子与母亲无缘。在此,有必要叙述一下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但总得略报家门,也能说明他是怎样的无关重要和如何的需要叙述。我父亲白云涛,望奎县厢白满族乡人氏。生于1933年。1947年秋天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赴朝作战,1952年从朝鲜战场奉命回国,步入大连海军学院深造。谁知,始于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将拟代表海军方队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共和国十年大庆的父亲错划为右派,结束了他壮怀激烈的军旅生涯。1959年被按战士复员处理回原籍,以国家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名义分配到望奎县通江中学当教师。1986年大连海军学院来人为父亲落实政策,父亲尽管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仍很乐观地说:“我现在很好,二年前就离休了”。

  时光不舍昼夜地流逝着。当我们三个孩子一天一天长大的时候,母亲也步入了知天命之年。1989年初秋,我作为团县委学校部长,有幸到北京中央团校参加培训,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进京。到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瞻仰天安门广场。站在广场上,我放开眼界一番惊奇的打量。天安门广场的宽阔让我惊愕,那是我见过的最大广场。天安门城楼气势磅礴,英雄纪念碑巍峨肃穆,人民大会堂雄伟壮观,毛主席纪念堂典雅巍峨。我当时想,天安门广场是我们辽阔国土的象征,就该这么大,就该这么阔,就该这么壮,就该这么美。回来后,我兴高采烈地坐在母亲身边给她讲述北京的轶闻趣事,母亲关切地问:“去天安门广场了没有?”“去了——”我激动地说,“我还花10元钱登上了天安门,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体会了一下40年前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情形呢!”看着母亲专注的神情,我知道她在想什么,“妈,等将来我们一起去北京,看一看您心中的天安门。”“行、行,将来一定去,一定去——”母亲不住地连声应道。

  事隔不到一年,万分痛心的事情发生了。1990年8月21日上午,已是县委宣传部党教组长的我,正在办公室里编写党课教材,秘书组的同志唤我接电话。电话里听见妹妹的声音,说“妈妈没了”。我感觉一阵晕眩,伤心,悲痛,但更多的是惶恐和懊悔。

  我没有能够带母亲上北京去看她心中的天安门广场。母亲去世时年仅55岁,在她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却离我们匆匆而去,这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母亲去世后的那段日子,我一直为没有实现她生前的愿望而悔恨和难过,没有想到此事竟成为我一生中的憾事。其实,在母亲心中,天安门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正如每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一样,我的母亲同样盼望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

  2013年“五一前夕”,我借到河北蔚县参加中国剪纸艺术节的机会又去了天安门。这次我是捧着母亲的遗像去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天安门更加雄伟壮观。站在金水桥上,回首往事,不禁感慨万千,我走进花团锦簇的天安门广场,在蓝天白云下,背靠装饰一新的天安门城楼,手捧着母亲慈祥的相片,将这一幸福的时刻永远定格下来。此时,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亲爱的妈妈,我替您实现了您生前的愿望。看到祖国的日益强大,您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