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2月4日讯 日前,一位15岁的中学生在寒假里由于长时间泡在网上,导致睡眠不足,身体终于支撑不住昏厥过去。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寒假以来,部分中、小学生因过度放纵,导致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据了解,15岁的阳阳正在读初中,平时特别喜欢玩电脑,但父母一直对他控制得特别严格,甚至将家里电脑的主机拆下来锁进柜子。放寒假后,父母允许阳阳适当玩会儿电脑,他便趁白天家里没人,从早到晚泡在网上,经常是连午饭也顾不上吃。最近一个星期,阳阳更是变本加厉,上网到深夜,只睡一两个小时就又起来打游戏、看电影。几天下来,他感觉头脑昏昏沉沉,没有胃口。1月26日中午,阳阳在起身准备去洗手间时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家人发现后将他送到医院,经过输液、吸氧等急救,阳阳病情得到缓解。
医生介绍,阳阳这种情况属于沉迷网络时间过长导致的大脑缺氧,近一段时间来,部分中小学生都出现了这种情况。放寒假后,一些孩子想放松一下,废寝忘食地看电视、打游戏、聊天,导致身体虚弱,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以及大脑缺氧。家长和孩子应把握好放松的尺度,避免损伤身体。
上网学习误区破解
1.关于做题
“上网学习就是下载试卷做题”
这个误区的产生是因为很多家长对网校的本质认识不够,认为网校就是资源库,是为了上网多做题。其实不然,网校每个栏目的设置都基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培养的需要。选择网校前必须认清这个问题。
2.关于动力
“上网学习容易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学生上网校,可能并不是出于自愿,或是别的目的(比如借上网校之名上网玩),也有的是因为家长对网络的认识不正确,对孩子上网一味“封堵”,学生只能采用一种掩饰手段(上网校)来达到上网目的;有的是因为在网上学习中,学生没有情感的关注,缺少一种学习的动力所致。
就前一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家长,要进行正确引导。对于第二种情况,需要网校加强线下关注,网校学习不仅是一种虚拟的网上行为,也要有线下的关注。
3.关于课程
“网上的教学针对性不强”
这是一个学生“不会学”的问题。现在大多数网校的网上课程都是比较丰富的,但这些内容不一定都适合所有学生。就学生来看,他们缺少这种甄别能力,比如学生需要“一片感冒药”,而我们却给了他们“整个药房”。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网校课程外,还要强化网下的教学服务:即由专业的教师,对学生专业性地推荐网校课程。
4.关于互动
“网上学习缺乏情感交流”
很多学生在网校学习时感觉是一个人在战斗会产生孤独感。对此,一些知名网校已着手成立专业教学服务中心,中心老师对网校的学生按不同年级、不同问题分班,实行班级管理,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定期通过电话、QQ、邮件等形式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并建立班级QQ群,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学生找到一种“归属感”。
教学服务中心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线下课堂,组织学生进行答疑活动,这种活动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问题,还能让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