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月16日出版的2010年第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市委书记胡世英撰写的调研文章《五里明镇的创造》。文章以五里明镇的经验为例,针对我市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如何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产出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等一系列重要课题进行了深入论述。对我市五里明镇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成功路子的有关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本报现将文章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绥化市是一个农村人口占70%以上、农业生产在经济大格局中占有较大比重、“三农”问题突出的传统农业大市,如何使农业基础“强”起来、农业综合产出能力“提”上来、农民腰包“鼓”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市五里明镇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为我们破解以上难题提供了好经验。2009年6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时来到这里,称赞他们走出了一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成功路子。
五里明镇打造现代农业起步于2008年。当时,镇党委、政府拿出1万亩土地尝试进行规模经营,当年收到奇效。经农业部专家测产,玉米亩产将越过一吨大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搞了集约化。在集约化经营中,该镇按照现代企业特点的组建方式,在镇里成立了现代农业开发总公司。总公司下设5个专业合作社,实行统分结合、以分为主的管理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并注重打造设施和技术配套的生产保障体系。通过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五里明镇算出了四笔效益账:从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角度,算出了一笔可观的“增产账”;从整合使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的角度,算出了一笔可观的“节本账”;从农民保底收入、盈利分红、离土创业实现多渠道增收的角度,算出了一笔可观的“增收账”;从农业基础设施标准高、农业生产一体化程度高的角度,算出了一笔可观的“抗风险账”。
“五里明做法”盘活了农业生产要素,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建立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一是推进集约经营,惠民是核心。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在运筹决策前要多考虑农民意愿,在推进实施中要多采纳群众意见,在处理各方面关系时要多尊重百姓权益,让农民心甘情愿地加入到集约经营实践中来。五里明镇组建农民专业股份合作组织的主旨是让农民多增收快致富,并且享有参与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所以赢得了农民的认可和欢迎。二是推进集约经营,科技是支撑,机制是保障。五里明镇用现代设施装备武装农业,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以粮食生产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实现提档升级,这是他们夺高产的重要基础。五里明镇集约农业发展得好,还在于有一个好机制,以土地为线,把农民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结在一起,有效地解决了原来分散种植、粗放经营、投入少、靠天吃饭、被动跟市场等诸多弊端。三是推进集约经营,职能转变是基础,选人是关键。五里明镇突破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镇村党政领导兼任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面向农民帮助研究增收门路,面向市场帮助解决发展难题,找到了乡村组织转变职能的契合点。通过乡村干部创办、领办、参与办专业合作组织,涌现出了一批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好带头人。在推进农业集约经营的实践中,要让更多的企业家型领导干部脱颖而出,带领农民兴经济闯市场,走上致富路。
(载于2010年《求是》杂志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