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披洒在河套的甸子上,当我一踏上这座古城,俯下身来捧起一抔黑土,一时许多感怀涌上心间,你这当年的呼兰河驻军城堡哦,那飘扬着的战旗和呜咽的号角声,还留在天宇的深处吗?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兰西县临江镇民生村河岸边的二级台地,这个古老的城寨叫“大佛殿”。明代,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铜佛寨”。当我沿着故垒徘徊,看到的只是零落残败的瓦砾。遗址下的河边,一个农民正用铁锨从古河道的沙层中往出抠一只不知埋了多少年的古木船。
明代,铜佛寨曾发生过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那是公元1395年夏历6月的一天,呼兰河浪花飞溅,忽然从河面上飘来数十艘大战船,只见船上的兵丁戎装威武,手中的兵器闪着寒光,船行过处,野鹜惊飞,打破了多少年来的平静。河边上几个打鱼的女真人惊讶地望着这飞驶而来的战船慌恐地传呼:“南蛮汉军来了!”随即便逃入无边无际的柳条通里去了。
原来,这是明朝的军队奉命讨伐反叛的女真人,沿呼兰河北上追击时的情景。当战船行驶到铜佛寨水面,明军见岸上林木森森,高埠处,有一古寺隐于其间,便决定在此暂作停留,舍舟登岸,埋锅造饭。几个统兵的将领闯入寺中,见殿堂之上列有18尊铜佛,高各3尺余,倒也显得肃穆庄严。明军在这塞北荒漠之地见到这等规模的佛殿,无不感到惊奇,于是,纷纷跪下磕头,祈求保佑。
铜佛寨建于何时?这些铜像为何时遗物?说起来大有来头。金朝贞祐年间(1214~1222年),金上京地区形势危机,来自西北大兴安岭的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时刻威胁着这地区的安全。于是,金廷在呼兰河流域设置了都提控所,派军队驻扎在这里。女儿城就是金兵的屯戍之所,有驻军,也有百姓。女真人在城北高台地上建了一座大庙,就是现在大佛殿的位置。明朝的洪武年间,铜佛殿遗址犹存。当时,忽喇温(即呼兰河)女真人头领西阳哈被明朝任命为管辖呼兰河流域的地方官员。但是,不久他又起反叛之心,与明朝对抗。明朝的征讨大军曾来到呼兰河畔的一处叫“铜佛寨”的地方,临时驻扎休整。
铜佛寨而今在何方?辽金考古专家张泰湘将铜佛寨推定为兰西女儿城的位置,因为铜佛寨正在明军沿呼兰河北上的路途中。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6月,明太祖朱元璋命燕王朱棣督师,命总兵官周兴、都督宋晟和刘真等,率师出开原,分水陆两路进讨西阳哈。西阳哈闻讯逃往呼兰河上游的黑松林中。周兴又将步军分为三路追讨。西路军沿呼兰河西北的通肯河沿岸追讨;东路军由松花江北岸东南的少陵河到蒙古山寨追讨;中路军由忽喇温(呼兰河)东北,从铜佛寨出发,一直追到依吉密河(今庆安境)的黑松林等处。如果中路军从“铜佛寨”出发地就是金代的古城女儿城北侧的大佛殿,这个地方,想来明朝中路军是见证过这些铜像的。
多少年过去了,到了清代的同治年间,有个叫何小布的农民耕于此地,一日竟从地下挖出了这18尊铜佛像。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未能保存下来。这是《呼兰府志》记载的。
夕阳的金色余晖洒在铜佛寨的土地上,我徘徊在古城边,让思绪艰难地走向现实,我深深地感到人间如梦,脚下踏着的昔日圣地已变成了人们耕种的良田。但是,我想,古人以他们的智慧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正是我们今天现代文明的基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