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小城大爱
http://suihua.dbw.cn   2010-01-15 15:26:52

   下岗职工的就业难、求医难、子女入学难等困难,成为安达市领导的深深牵挂。

   2003年11月,安达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设在市总工会。从2004年起,市财政年拨款10万余元作为专用经费,逐年递增,到2009年末累计投入100多万元资金。

   安达市总工会运用好党和政府赋予的资源和资金,解决党政所需、社会所求、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事情,构筑起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实际问题的帮扶体系。

   困难职工于洋,爱人没工作,独生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智障,到国内大医院求治,几近倾家荡产,一家陷入困境。帮扶中心在第二轮“一帮一”活动中给他们送来了2000元生活费。去年3月份,于洋脑干突然出血,再遭不幸,帮扶中心启动“扶危济难、快捷帮扶”程序,再次救助5000元。

   “解困送暖,救急济难、情系职工,服务维权”。几年来,帮扶中心以此为宗旨,实践着“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困难职工解难”的承诺,每当职工一筹莫展时总能看到帮扶干部雪中送炭的身影。

   2007年1月18日,安达市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辐射点,迅速筑起企业、街道、工青妇“三道防线”,集社会援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服务联动于一体的帮扶工作新平台。

   安达二粮库下岗职工王春红夫妇就是通过这一平台得到帮扶的。王春红爱人邵洪图遭遇车祸失去劳动能力。2007年夏,儿子邵杰捧回了哈工大录取通知书,一家人喜忧掺半,债台高筑的王春红哪有钱供孩子上学呢?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急事急办,救助她2500元钱。又协调粮食局下属二粮库支付了拖欠的工资。去年11月,为缓解邵家生活压力,帮扶中心再次救助2000元。 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救助金80多万元,救助衣物2万余件,发放物品领取卡8364张,困难联系卡1275张。3000名特困职工得到了生活救助。

   帮扶中心构筑起就业帮扶的实体联动网络,提供职业培训、再就业和创业指导、岗位稳定等跟踪服务。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结合SIYB创业培训项目创办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其学有所长,自主谋生。下岗职工、特困职工及其子女免收学费,当期达不到技术标准的免费继续学习。基地自创办以来,有数千名工人成为高级技艺型、技能型人才,有的成为大企业的热选人才,有的成为职业蓝领,有的成为企业领导或岗位业务骨干。

   下岗职工姬娟娟走进SIYB创业培训班课堂系统学习创业知识,新创业理念和经营韬略让她心生创业胆识,毕业后她做起雪糕生意,现在雪糕销售网络已覆盖城乡。

   2007年11月,中心的再就业焊接学校成立,首批毕业126名学员全部就业,其中20名学员受聘到山东省魏桥创业集团高薪就业。自2004年以来,中心共举办美容美发、电脑、汽车维修等培训班25期,培训下岗职工及其子女675人次,572名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其子女走上了新岗位。几年来,他们共发布就业求职信息100余条,为520人次介绍职业,500人实现就业。

   帮扶中心启动“金秋助学”活动,筹集款物合计40万元,力争不让一个困难子女因贫困辍学。截至目前,17名寒门学子得到23000元资金救助,3564名贫困职工子女得救助。

   按照“特困有救助、来访有回音、求职有岗位、侵权有援助”的工作标准,帮扶中心干部职工竭心尽力为每一位困难职工解决难题。涉及到的拖欠职工工资、职工分流安置、社会保险接续等关乎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及时与劳动、民政、卫生等部门协调,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帮扶中心接待的1112人次投诉和法律咨询得到了妥善解决。

   常占宽老人一直珍藏着立功证书,帮扶中心干部走访中发现了老人的经历,按照有关规定协调有关部门为他落实了省级劳动模范的身份和待遇。2007年末,卧里屯乡困难职工杨淑芹患病,帮扶中心和人寿保险公司为她送来了4万元赔付款,这可解了燃眉之急!原来,杨淑芹于2007年3月参加了女职工团体安康保险,共投保两份。

  如今在安达“帮扶中心”、“金秋助学”、“送温暖”等工会帮扶品牌家喻户晓,困难职工的生活境遇得到改善。

  小城大爱,润民心无声。回首帮扶路,一路风雨一路情!每一串足迹、每一个感动的瞬间都成为困难职工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作者: 王洋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