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月13日讯“以前种一垧地也就打个万八千斤的,去掉种子、化肥等成本,一年下来根本挣不了几个钱。去年我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一垧地就打了16000斤粮食,效益比以前是大大提高了。”
北林区双河镇斗胜村村民卢世磊种植水稻已有十多年的历史,2009年,他家种植的5垧多地再一次喜获丰收。采访中,笔者问起他致富增收的秘诀,朴实憨厚的卢世磊道出了心里话。
“以前我种水稻的过程中,也经常遇到头疼的事儿。有一次看到稻苗黄了,不知是咋回事,后来找到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一指点,用了点药,稻苗就缓过来了。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和推广中心的专家联系,有良好的技术服务做支撑,现在我种地也格外‘托底’。”
和卢世磊一样,如今在北林区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享受着科学种田带来的实惠。
近年来,北林区在努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普及推广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以粮食高产创建为牵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通过采取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地方与高校“联姻”,打好良种良法推广“持久战”等有力措施,紧紧依托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深入实施百万亩水稻提档升级、百万亩玉米高产攻关和优质大豆基地建设项目。在旱田作物方面,重点实施“优良品种、深耕整地、配方施肥、缩垄增密、增施农肥、节水灌溉”等高新技术,在管理方式上实行统一购种,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机械收获等“六统一”模式;在水稻种植上,重点推广高台大棚育苗,新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两段式超高产、大棚钵体育苗超稀植等主推技术,区、乡科技人员在各个生产关键环节,全程跟踪服务,细化标准化技术规程,做到新技术常规化、常规技术标准化,通过耕作方式、机械化标准栽培技术、培肥土壤、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的综合应用,全面推动了作物的单产水平。同时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着力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科技的广泛运用,有效提升了北林区农业的科技水平,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成为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的“加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