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苗永增为百姓餐桌再添香米新品种
http://suihua.dbw.cn   2010-01-08 15:14:06

  东北网绥化1月8日讯“没了,真的没了!”1月11日,记者在北林区双河镇苗氏种业有限公司采访,听到工作人员在向客户致歉。刚刚获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苗香粳1号现存的几十万斤种子已预订一空。

   苗香粳1号是苗永增培育的第二个香稻品种。80岁的苗永增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寒地香稻品种的培育,1999年,他历经17年培育的绥粳4号通过省审定推广,为我省第一个香稻品种,填补了我国高纬度地区无香稻品种的空白,创出了严寒高纬度地带也能种植香稻的神话。已成为我省主要栽培品种,以绥粳4号加工的苗氏香米香遍大江南北,现在北京等大城市超市里的价格为每公斤10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苗永增说,没有一个稻种是完美无缺的,需要不断地创新。他从来没有满足过,他一直在探索更适合家乡种植、适合现代人口味、有营养、好看又好吃的特稻新品种。他建在双河镇的2公顷育种园,有1100多个品系,赤稻、绿稻、黑稻、黄稻、白稻五花八门,基本上是香稻系列,仅特种稻亲本谱就有108个,统称“超泰”品系。像这样大型特种水稻基因库在我省尚属首家。每年他都要给自己的特种水稻基因建档、编号,并画出图表,对每种基因体系进行记录,为新品种的研育积累资料。几年前他曾就杂交水稻的一些特性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写信求教、探讨。袁隆平非常重视,请其在辽宁农科院的学生回了信,并邮来了水稻种子材料。袁隆平鼓励苗永增大胆实验培育出更加优质的水稻新品种,至今他们还保持着学术联系。

   苗香粳1号是以绥粳4号为母本,超长粒为父本杂交,系谱法选择,F5代珠行稳定选育而成。2007年至2008年、2009年分别参加省第一积温带早熟组香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每公顷8500公斤。在审定会上,30多位专家对田间检验、品质分析、抗病和抗冷鉴定的结果进行评定,该品种的主要优点为香型、优质、抗病、高产、抗倒、出米率高,适应区域为在我省第一积温带下限。该稻商品性状为米质优、口感好、食味佳,米透明无腹白垩白,粒型修长,长宽比为2.2:1,泰味香型,不回生,是搞小包装进超市开发高端米的理想品种。审定专家组组长说,苗香粳1号将为农民创造直接的高效益。审定结果一公示,引起众多大型米业开发商的关注,他们纷纷要求购买种子、合作生产。

 
作者: 廉宏 沈雪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