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数据:
2006年末,北林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4218万元。
2007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6686万元,同比增长17.4%。
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4058万元,同比增长44.1%,首次突破2亿元,呈现出跨越式高速增长态势。
2009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066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3亿元。
增长的是数字,喜人的是变化。
3年来,北林财政收入每年以两位数比例递增,200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净增部分相当2000年财政全年收入;2009年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财政收入3年翻番。
2009年12月4日,区委书记王振刚向全区老干部通报情况时高兴地说:3亿元是个“坎儿”,迈过去了,争取3年后达到5亿,甚至再翻番都有可能!
如果清楚北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就会感受这样的信心、胆略,何等豪迈!
从2008年1月起,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免征所得税,作为典型农业地区,北林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大众肉联、金龙油脂、黑龙粉米等一大批农牧品加工企业所得税全免,区属企业对财政的贡献大为减少。
2009年全区烟叶种植受涝灾和雹灾影响较重,减产和降等达到60%;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北林“当家花旦”麻纺企业,由于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国外销售市场疲软、劳动力成本增加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多等因素影响,纺织品出口利润明显减少,区内4户麻纺企业对财政贡献力明显减弱。
这样的背景,3亿元收入来自哪里呢?
答案一:建强基地,提高质效,走创税型农业发展之路,稳固基础财源。
如何为工业生产提供优质充足原料,使农业的隐性税源在第二次加工提升中再生新税,建好基地这个“第一车间”至关重要。
对基础财源,北林区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推广,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良种化工程建设;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支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了对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拉动大的产业和龙头企业,实现农业增收目标。
北林区根据区域自然特点,合理优化种养结构,在打造规模优势上下功夫。确定了优势主导品种,促进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区域化专业生产。按照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要求,全面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单产,扩大总产;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和养殖小区,快速扩充养殖总量,使畜牧产业走上规模养殖之路。
北林把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扩充经济总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突出出来,按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促进了烤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打造全省最大的优质烤烟生产基地。2008年全区烤烟种植面积4.6万亩,农民总收入9100万元,烟叶税实现2007万元,为壮大区级财政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9年虽然遭受了风雹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但通过实施各项技术措施和精细的田间管理,烟叶税仍实现1200万元。
加大对绿色食品基地的质量监管,引导广大农户与龙头企业搞好衔接,按照工业原料标准抓好农产品生产,保证为企业提供一流原料。通过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以契约联结、资产联结等形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架起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提高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答案二:做强骨干,抢上项目,走农区工业化之路,壮大主体财源。
工业经济是强区之基、兴财之源,引资上项目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构造财源建设的核心。北林区围绕食品、医药、麻纺、化工四大主导产业,把培植工业骨干财源放在地方财源建设的重要位置,抓创新、育品牌,重点引导和支持大众肉联、金龙油脂、参美集团、龙桂制药、友嘉亚麻、继业麻棉、佳地集团等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加强科技创新,扩大生产规模,开发后续产品,做强主打品牌,不断提升工业财源的贡献率。围绕水稻、大豆、畜禽等食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开发档次、营造市场竞争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壮大龙头企业群体,打造集群效应,努力提高商品化率和附加值,形成了持续稳定的税源。
2008年北林区招商引资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仅这一年,全区成功引进开发各类项目58个,其中超千万元项目18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已竣工投产10个,全部投产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6亿元、工业增加值5.5亿元,有力地保证了财税持续增长。2009年北林区依托丰富的农牧资源,抢上快上了一批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税源型项目和产业型项目,招商引资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共引进开发各类项目42个,引进到位资金9.75亿元。在18个超千万元重点项目中,已有8个竣工投产,当年税收比年初预算增收1000万元。
两年来,北林区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元以上项目53个,到位资金18.3亿元;引进的27个重点项目中生产加工型项目达22个,占项目总数的81.5%,有力促进了全区经济总量的增加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答案三:鼓励创业,活化流通,走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壮大之路,开辟新兴财源。
2008年北林区突出开展全民创业抓增收,放胆支持、放手发展,建强创业载体,创优发展环境,鼓励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华辰集团、泰华医药、新世纪医药入库税款分别实现1500万元、1400万元和500万元,缴税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14.1%,华辰集团、泰华医药缴税首次突破千万元,拉动作用极为突出。
截至2009年末,北林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发展到1516户和21570户,民营经济税收进一步增长,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72.6%。泰华医药、新世纪医药、华辰集团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深入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通过资本经营、战略重组和运营创新,销额大幅增长,效益持续攀升,缴税明显增加。医药零售企业销售额普遍上升,增收223万元,华辰集团增收170万元。全力推进4个大型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投资1.5亿元世纪华辰购物广场、投资1.8亿元时代广场、投资5000万元农用生产资料连锁配送中心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种子批发大市场项目正在筹建,今年均可投入使用。
北林区加强了乡镇财源建设,建立税收分成、目标考核等激励机制,严格兑现奖励政策,激励乡镇培源增收,不断完善自身造血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壮大区级财政总量。
答案四: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保证财源建设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巩固现有财源。
“环境也是生产力”,北林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上。强化服务,从项目立项、审批、建设、投产各个环节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保姆式贴身零距离服务,直到项目正常生产。特别是对引进的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区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和各项审批手续领办、带办制,使投资客商得以全身心地投身到项目建设和项目生产经营中;政策的运用最大限度向客商倾斜,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强有力的扶持,坚决快速兑现承诺。树立起了真心招商、诚信招商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外商认可和赞誉。
区委、区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优化环境,建立东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有了可靠的平台,项目建设有了坚实的载体。为增强东富工业园区承载吸纳能力,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拉动作用,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园区规划、道路、排水等基本完成,24户企业入园发展,2009年有百万吨水泥生产、21万立方米秸杆人造成板、1200吨米糠油生产等5个重点项目落户园区。
北林区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基本实现了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由零散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由高成本招商向低成本招商转变,以商招商、定向招商、网络招商、“节会”招商的功效更加突出,节省了招商成本,达到了对外宣传推介北林、扩大北林知名度、引进大项目的目的,招商手段更专业、更科学、更管用,招商效果更显著。
财源建设才是财政增收的根本。3年来,北林区根据市场导向、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优三产”的思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植财源,保持了财税收入稳步增长,3年翻番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