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农业新闻 正文
加大开发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http://suihua.dbw.cn   2010-01-05 18:01:24

   现代农业是一种以专业化生产、产业化运作和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为特征的农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模式。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合理配置、科学利用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过程。近年来,北林区始终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牵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稳步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农村发展实力不断增强,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工业化理念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转变观念,实施科学开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借鉴工业生产经营理念,运用现代技术和经营方式组织农业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第一,要用工业化理念来提升现代农业的整体效益。用工业化理念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联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多地靠加工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农产品深度开发、循环开发、综合开发、配套开发,使一种产品多次增值、梯次增值,从而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使农业这一弱质产业变为强势产业。第二,要用工业化理念来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要把农业生产置于大市场范围内来考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特别是要增强质量意识,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建立推广相应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第三,要用工业化理念来优化农业的运营模式。要把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当作一个个工业车间,对每一个环节投入产出都要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不仅要看到增加投资带来的产能变化,更要认识到生产层次和潜力素质的提升;不仅要统计传统的化肥、种子、农药的价格成本,还要将劳动力价值计算在内,通过这种工业经济的运营管理模式,精确计算出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比,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配套化基础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突出重点,实施规模开发。有规模才有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就北林区来说,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主导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3%、34%和26%,产量分别占粮食总产量的44.8%、44.3%和8.8%。做大做强三大产业,不仅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重要途径。北林区选择三大作物面积相对集中的河夹芯子水稻种植区、绥西片玉米种植区和绥东片大豆种植区作为开发重点,实施了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玉米高产田和优质大豆基地等项目,着力打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构建以优势主导产业为特色的高效平台,有效促进了全区农业生产不断提档升级。严格监管措施,高质量建设农业工程。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财政资金区级报账制、监理和质量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把规划设计关、施工队伍关、工程进度关和质量监管关,确保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投资17235万元的河夹芯子国家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建设,聘请省内权威设计部门华睿国土资源勘测设计院,按照“全省最优、全国领先”的标准进行勘察设计,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乙级资质的绥化市水利工程公司和庆达水利水电工程公司承担建设任务,并建立了监理公司全程监管,技术人员跟踪把关,抽调有经验的优秀后备干部巡回监督检查,群众代表参与监督管理的“四级监管体系”,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共建设硬质化渠系79.04公里,桥、闸、涵、量水设施等配套构造物520座,架设输电线路46.8公里,改造更新机电井117眼,合格率达100%。项目建设后可辐射水田面积15万亩,亩节水170立方米,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87.5万元。多种形式并举,高水平装备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是构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产品扩量提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近年来,北林区建立了国家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和农机装备推进项目的有利机遇,激活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建设了农业机械化组织。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5.5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达到3.5亿元,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3万台;全区播种机械化程度达70%,整地机械化程度达100%,中耕机械化程度达100%,田间运输机械化程度达100%,农机化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加强技术组装,高含量配置科技要素。实施现代农业必须坚持科技先行的地位,围绕基础性技术普及、集成性技术推广、突破性技术试验和公共性技术服务,辟建科技示范园区,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近年来,全区在项目区内共建立科技园区、科研中心27个,集成、组装、配套和推广实用技术11项,国家级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年增产水稻2250万公斤,增加产值405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349元。

   多元化整合资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加强协调,实施联合开发。发展现代农业,仅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还远远不够,必须坚持各方联动、内外互动、多轮驱动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为农业开发提供保障。争取部门投入。积极协调水利、农委、农机、交通、林业、土地等部门,按照全区整体规划,集中向项目区建设倾斜资金,保证项目建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几年来,北林区相关部门用于项目区的资金达30168万元,仅河夹芯子项目区相关部门捆绑投入配套资金就达5586万元。鼓励社会投入。依托项目区的资源优势,广泛吸引各方力量进行投资开发,先后有育桑公司、“沃必达”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到项目区进行生产开发兴办加工企业。2003年以来,北林区农业综合开发共引进项目47个,实际利用资金12061万元。引导农民投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引导农民群众筹资投劳,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几年来,通过“一事一议”等办法,农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达2933万元。

   产业化生产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标志,统筹推进,实施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通过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向精深加工转变,产品价值向多次增值转变。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促进开发。大力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产业牵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全区建成大众肉联、天农鹅业、金龙油脂、黑龙粉米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个,其中,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3个。加大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促进开发。充分挖掘资源优势,逐步优化种养结构,确定优势主导品种,实行区域化专业生产,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优势农牧产业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打造优势农作物种植板块和畜禽养殖聚集区,建好龙头企业生产“第一车间”。目前全区种植业订单发展到200万亩,养殖业订单发展320万头(只)。加大合作组织建设力度促进开发。充分利用农村各类生产大户、营销大户和经纪人的优势,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引导农民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营销,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目前,我区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40万亩,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321家,吸纳农民6.8万人,带动农户2.3万户。(作者为中共北林区委书记)

 
作者: 王振刚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