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北风刺骨,天寒地冻。在庆安县,农民创收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有的上见效快的小项目,有的进厂打工,有的建蔬菜大棚……到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小项目见效快
近日,庆安县丰收乡丰满村郭忠入冬时购买的十几头育肥猪出栏,正好赶上好行情,净赚了3000多元。据统计,丰满村这个只有150多户农户的村,入冬以来就增栏育肥猪700多头。
在庆安县,利用冬闲发展见效快的小项目成为农民增收的首选。这个县抓住冬闲的有利时机,鼓励农民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种则种。乡镇和村干部进村入户,想办法、出主意,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乡镇技术人员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新技术改造的同时,利用发放明白纸、组织观看技术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农民传授实用技术。同时,信用社开展了“信用小额贷款”。据统计,全县冬闲期间新增养殖、加工等各具特色的专业户1200多个,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进厂过把“工人瘾”
随着这个县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农忙种地、农闲打工的“两栖”农民越来越多。
这几天,勤劳镇勤朴村妇女李菊特别高兴,冬闲期间,她到乡里的一家民营米厂上班,前几天刚刚领到1100多元的工资。她笑着说:“冬天没事,不能光闲着,挣些钱咱也提高提高生活水平。”
温室里面有“黄金”
“我们村大棚里种的黄瓜是无公害产品,现已打入了城内的大超市,价格是普通黄瓜的两倍多。”正在采摘黄瓜的久胜镇久宏村村民刘平富兴奋地说。这个村户均发展蔬菜大棚达到2个,每个大棚预计挣四五千元没问题。
这个县把发展大棚蔬菜列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中之重,抓住秋种的茬口,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县里对各乡镇量化任务,凡重点乡镇由县级干部亲自督促指导,并派专门技术人员蹲点帮助生产。去年全县新增各类蔬菜大棚500多个,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