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林区红旗乡红五村的村民臧玉喜,2008年在新思维电脑技术培训学校学习了财务会计课程知识,原来当过村会计的他经过几个月的短期培训,掌握了财务电算化的基本技能,获得了会计资格证书。今年9月份臧玉喜被青岛一所大专院校聘为会计,月收入4000多元。现在,北林区在10多家培训中心开设了美容、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等技能培训班。
北林区推动就业和全民创业的做法成为我市各县(市)区创业就业的精彩展示。应对金融危机,我市劳动就业系统在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快速反应,积极行动,2009年,以扩大就业、稳定就业、鼓励创业为工作出发点,以落实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促进全市就业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各项劳动就业成就凸显:就业总量保持了持续稳步增长,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提前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指标。1~11月份,全市城镇新就业6.03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01%;新增就业5.72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04%;领证人员再就业5.61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12%。城镇登记失业率4.2%,比省定任务指标低0.1个百分点。
全方位强化工作措施,大力推进就业援助行动。全市劳动就业系统以“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为重点,通过多种途径和办法,积极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且积极求职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落实政策开展援助行动,对就业困难人员中的“4050”人员灵活就业后给予养老保险补贴,为有自主创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1~11月份累计为4.3万人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6593万元;为1289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67万元,分别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72%和184%。通过岗位开发开展援助行动。今年以来,我市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全市共开发公益性岗位4600个,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100%,全部用于安置就业困难群体。通过就业培训开展援助行动,全市各类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免费开展了实用技能培训,为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就业困难成员进行创业培训和开业指导,通过培训促进就业。全市共组织开展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2.3万人,农村劳动者劳务输出前培训1.09万人,分别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21%和109%。通过就业服务开展就业援助。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各种就业服务6.3万人次,介绍成功就业3.78万人次,分别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11%和115%;城镇劳务输出6.3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的100%;近4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中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1018人,全市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积极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结合国家、省相关政策,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中共绥化市委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民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绥化市2009年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绥化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职辞职创业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文件,把扩大扶持创业主体覆盖面、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创业服务举措等方面工作加以完善,特别是把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自主创业纳入政策体系范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业政策体系。1-11月份,全市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12亿元,为民众创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各地对已建成的11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进行了进一步完善,以北林区创业场、肇东昌五兴昌酿酒创业基地、兰西中国亚麻大市场、绥棱九江创业孵化基地、市本级长安物流创业孵化基地等为代表的孵化基地迅速成长壮大。市本级长安物流被评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海伦市海北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创业基地正在申报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孵化基地项目。截至目前,11处创业孵化基地共有12个小企业入驻,增加就业岗位1321个。创业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就业培训,推动我市由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市劳动就业系统与财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绥化市就业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落实国家免费就业培训政策,坚持实行实名制,全面推行订单、定向式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突出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专业,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先后为大连造船厂、山东威海、浙江慈溪等地大中型企业输送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推动我市由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目前,全市共完成创业培训3837人,其中创业成功3220人,成功率达到84%,共带动7060人实现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