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2月25日讯“我们今年又投资3500多万元,从美国、荷兰、德国购进了20台大型现代化的农机,使我们的机械化水平又上了新台阶,助推了北林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北林区农机局局长叶百陶讲。北林区在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发展上,不断拓宽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使全区在农业发展上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生产、机械化耕种的现代化模式,破解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又难以联合的难题,促进了土地流转与农业机械化进程,成为农民增收的加速器。
家住北林区双河镇杨树村二组村民丁会利,以前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农机大户,2008年经与村里另外3家农机户共同申请成立了丁阳农机合作社,并将杨树村2组近1千亩水田承包下来进行集中经营,经过两年的发展,现在拥有固定资产500余万元,年平均农机作业面积达2万余亩,极大地推动了这个村在现代机械化耕种上的进程,使全村近1000余人受益,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领头羊。
像丁会利这样的农机合作社只是北林区在发展和壮大农机合作社体系上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北林区在紧紧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谋求发展,先后成立了绥胜新天地农机合作社、秦家西口子农机合作社、双河双启农机合作社和兴福聚兴农机合作社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农机合作社,实现了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新路子。北林区为了能够达到现代化大型农机具耕种模式,不断优化农业机械资源配置,健全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积极坚持引导广大农机用户,购买高效能低损耗机动性能强,适应本地需要的大型现代化农机具,同时农户购买农机具时还享受国家30%的补贴,特别是在今年的秋收中,新天地农机合作社通过设备更新,投资200多万元,购入了7台大型的玉米联合收割机,改写了人割手扒的历史,深受当地广大农户的青睐。据农机部门统计,新型、大中型拖拉机更新达100余台,配套新型农具150台套、联合收割机80台,大中型拖拉机与农具的配套比达到1:1.5,大型农机在北林区农业生产中唱起了主角,促进了规模集约经营,有效破解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又难以联合的难题,盘活了土地资源,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北林区还加大了对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扶持力度,深化服务体系,先后组建了农机服务小分队为农机户上门免费服务,深入到田间地头对新型农机具进行技术指导和故障排除,让农机户真正做到了农业机械跨村、跨乡异地作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北林区共有农机合作社45个,农机大户96个,全区农机户享受国家补贴资金1619余万元,拉动农户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