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望奎县灯塔乡惠四村村民赵海林心情特别好,刚刚出栏的1万只肉鸡卖了个好价,掰着手指头细算,一只肉鸡纯挣8元钱。
赵海林是个养鸡老手,以前一直在伊春给别人养鸡。今年春天,望奎县发起标准化肉鸡养殖会战,一直想自己干的赵海林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挺直了腰杆大养肉鸡。今年8月份第一批1万只鸡雏入栏了,“有成达这只大手托着我们呢,怕啥呀。”赵成林说。
赵海林说的“成达”,是望奎县成达食品有限公司,去年12月份“成达”挂鸡生产,县内的肉鸡成了紧俏商品,供不应求,原料吃紧。
望奎县委、县政府提出,以养鸡大户、大场为牵动,重点发展一批养殖5000只以上的专业户,使全县肉鸡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喂肥”成达!
去年年末第一次建舍会战打响,5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鸡舍建成183栋。随着市场行情的回暖,参与第一次会战的农户“吃着了肉”。今年9月份第二次会战时,农民的积极性更高了,不到1个月建成了标准化鸡舍113栋,超出计划13栋。望奎镇养鸡大户原来不到20户,现在40多户。全县肉鸡饲养量从100多万只猛增到1000万只。
养鸡户的积极性还来自“成达”的保护价政策:价格高了随市场行情走,价格低了,“成达”有最低保护价。当地有能力的农民纷纷建舍养鸡,一些外出务工给别人养鸡的农户也纷纷回乡当起了“鸡老板”,像赵海林一样,火箭乡双河村农民刘志前些年在辽宁给别人养鸡,今年春天回乡建成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一次入栏3万只。
先锋、火箭、东郊、莲花、恭六等乡镇引导农民集中兴建标准化养殖小区,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建舍成本和养殖成本降低30%和10%。
县里组织农户建舍规模化养鸡,放养公司提供鸡雏、饲料、技术、养殖户提供圈舍,利润按比例分成;放养公司赊销鸡雏、饲料,保证养殖户的肉鸡成活率,收购成鸡时公司收回成本。公司+农户合作方式应运而生,双方都获利。
肉鸡养殖升温带动孵化行业扩容,目前县内种鸡场3家,父母代肉种鸡存栏5万套,孵化场12家,龙头+孵化场+放养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拉长了产业的良性链条。
记者感言
合力育“凤凰”
鸡身上下都是宝,关键在养好。
养好鸡,养大鸡,养优鸡,才能“养牢”产业化的“第一车间”,从根儿上解决产业链条脱节的重要举措。龙身壮,龙头昂,龙尾摆起来,“产业龙”浑身都是劲儿,“舞龙人”各有其得,产业才能持久舞下去,越舞越精彩。
养鸡,“养”大基地,“养”大一项立企、富民、强县的产业,不仅仅是望奎农民的事儿,也不仅仅是望奎企业的责任,更不仅仅是望奎县委、县政府的权责,需要全县的齐心出力,也需要周边农户、相关企业、相邻县(市)区伸出强势援手,特别需要技术、金融等部门鼎力支持,共育“商鸡”,“鸡地”才真正成“牛市”。
龙头加农户,培育品牌,共创市场,产业不断理性成熟健康,农业产业化生成工业化的新业态、新活力。
望奎县委、县政府下大气力扶持企业做强、养鸡户做大,测出了他们发展一项富民强县产业的信心指数;龙头企业下血本扶持基地健康壮大,利益在双赢中牵手生成合作同盟,产业经济“凤舞九天”指日可待;养鸡户必须坚持产业标准化,这是产业化的前提和效益保证,规模化就是效益最大化的“鸡鸣”时分。
结成责权利分明的产业共同体,用这种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模式解决产业化运行中的基地托不起龙头、龙头吃不饱带不动基地、培育不出稳定市场等链条症结,才能焊牢产业链条,产业就能放大效应。
合力育“凤凰”,望奎的鸡才能壮生成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