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12月17日讯“以前我上学骑自行车,教室里生炉子,上课又冻手又冻脚。现在好了,可以在这么好的教室内学习,我一定要努力成才,回报社会。”12月11日,东津镇中学学生李跃高兴地说。
这是北林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给师生带来的福祉。今年,北林区委、区政府在东津镇、四方台镇、兴福乡、新华乡新建4所寄宿制学校,改扩建四方台中心校,列入为民办实事17件大事大项中,针对当前一些农村中小学校舍年久失修、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程,实现学校间的资源整合。目前,“民心工程”已顺利完成,7630名农村娃有了宽阔、明亮的新校舍。
走进新建成的东津镇寄宿制学校,以往年久失修的破旧教室早已不见踪迹,现代化的教学楼,宽敞明亮舒适的新教室,温暖如春的学生宿舍,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发生了变化。今年,北林区投资650万元建设了现代化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整合了东津镇一中、东津镇二中两所中学和东津小学、爱国村小学两所小学,1300名学生受益。优化了教育教学资源,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一应俱全,安装了全天候监控系统,极大改善了办学环境,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和优化。
近几年来,北林区紧紧围绕教育兴区的总体目标,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不断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为了实现每个乡镇拥有一所高标准寄宿学校,每个乡镇拥有一所高标准中心小学的办学标准,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先后投入2284万元,建成了东津镇寄宿制学校、四方台镇寄宿学校、兴福乡寄宿制学校和新华乡寄宿制学校,4所学校占地面积达19268平方米。四方台二中通过今年的教育资源整合,扩建增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和室外体育设施,对校内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修整。落实国家政策,实行免费入住,给予相应的补助,加大入住率。这个学校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路途远、家庭困难、留守儿童作为重点入住对象,增加了对特殊家庭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学校的生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