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处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冬防工作启动有关情况好吗?
王春风: 10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冬季防火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绥化市消防支队分别于11月4日、11月12日提请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冬季防火工作会议和市政府消防安全委员会联席会议,相继下发了市政府消防安全委员会文件、支队文件15份,支队还先后组织召开执法例会、消防设施专项整顿部署会,全面部署推动我市冬季防火工作。
记者:请您谈谈冬季防火工作的重要意义。
王春风:冬防工作历来是我市消防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这一季节不仅气候干燥、寒冷,用火用电量不断加大,而且节日集中,生产促销进入旺季,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为追求效益利润超时作业、超量生产问题突出,甚至不惜违规操作,铤而走险,极易引发各类消防安全事故。尤其不少单位为防寒保暖,封闭门窗,出入口加装门斗、门帘,极易影响人员疏散,致灾因素和火灾危险性剧增。节日期间烟花爆竹的大量燃放,也使致灾因素重新回潮,对节日期间消防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此外,针对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很多农村地区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通信设施还都很薄弱,缺乏基本的消防器材;大部分农村建筑还多为砖木、土木结构,耐火等级低,且建筑房屋密集,防火间距小,农户电源线乱拉乱接现象极为普遍。同时,目前农民生活用火、取暖用燃料还基本以农作物秸秆、稻草为主,农作物收获之后柴草垛管理问题尤为值得注意。并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用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增多,一些村民擅自在家中贮存柴油、汽油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造成严重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火烧连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所以说冬季防火工作意义重大。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全市进入冬防以来的消防安全形势。
王春风:目前,全市无较大及较大以上和有影响火灾事故发生,从火灾四项指标上来看我市火灾形势比较稳定。
记者:冬季防火工作中,市消防支队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王春风:一是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针对当前冬季防火工作,督促各地立即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工作机制,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和调动“四位一体”的消防安全监管合力,共同抓好冬季防火安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二是进一步深化火灾隐患治理。在冬防期间,组织对今年以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对遗留隐患进行集中清理,特别是要坚决消除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决不允许火灾隐患“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现象产生。发动各基层公安派出所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熟悉辖区情况的优势,切实履行好自身消防监督职能,加强对辖区列管单位和居(村)民区的消防安全管理,落实对弱势群体的监管责任,并严查“防火”案件,全面稳控城乡火灾形势。三是加快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按照“一乡(镇)一站一车”、“一屯一泵一队”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大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同时积极推进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并按照“临近照应、相互增援”的实战原则,合理制定完善联合调动预案,充分发挥各类队伍自身优势,有效增强城乡整体抵御火灾能力。四是加强冬防执勤备战制度落实。冬防期间,检查督促各地公安、企业、民办和义务消防队,认真落实执勤备战各项规定,保证值班人员在岗在位,保证车辆器材完整好用,按照“五个第一时间”要求,从思想、组织、装备、训练、预案等方面扎实做好灭火救援各项准备工作,把好火灾防控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够做到打早、打小,将事故损失和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在此,向社会各界群众公布火灾隐患举报电话:0455—8272140。
记者:2009年12月4日深夜,俄罗斯彼尔姆边疆区首府彼尔姆市的一家夜总会发生严重火灾,目前已有至少112人遇难、142人受伤。由此可见,火灾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请您介绍一下公众聚集场所火灾应如何逃生?
王春风:从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和以往案例可以看出,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惨剧,且火灾中多数死亡人员是因不懂疏散逃生知识,选择了错误逃生方法或者错过逃生时机而造成的。因此,掌握公众聚集场所正确的疏散逃生方法对提高人员的自救能力尤其重要。一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火灾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下,由于烟气及火的出现,多数人心理恐慌,这是最致命的弱点,保持冷静的头脑对防止惨剧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火灾中,有些人盲目逃生,如跳楼、惊慌失措找不到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失去逃生时机而死亡。在发生火灾时,保持心理稳定是逃生的重要前提,若能临危不乱,先观察火势,再决定逃生方式,运用学到的避难常识和人类的聪明才智就会化险为夷,把灾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要利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自救逃生。公众聚集场所在建造时须经公安消防部门审批。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在额定人数内,只要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5分钟内即能全部疏散完毕。进入公众聚集场所时,应首先观察和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及时向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方向逃生,疏散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和指挥,分流疏散,避免争先逃生,朝一个出口拥挤,堵塞出口。盲目逃生,往往欲速则不达。三是自制器材逃生。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要学会利用现场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逃生,要学会随机应用,如将毛巾、口罩用水浇湿当成防烟工具捂住口、鼻;把被褥、窗帘用水烧湿后,堵住门口阻止火势蔓延;利用绳索或把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结绳自救。例如,1985年4月19日,哈尔滨市天鹅饭店发生火灾,当时住在楼内的几位朝鲜客人发现起火,楼道已被烟火封锁,就开窗跳楼,结果不是摔死就是重伤。而一位日本客人却先用浸湿的被子堵住门,然后将床单撕成条,连成绳子,顺窗下坠,逃出火海。四是寻找避难所逃生。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避难处所。如到阳台、楼层平顶等待救援,选择火势、烟雾难以蔓延的房间。如厕所、保安室等,关好门窗,堵塞间隙,房间如有水源要立即将门窗和各种可燃物浇湿,以阻止或减缓火势和烟雾的蔓延速度。无论白天或者夜晚,被困者都应大声呼救,不断发出各种呼救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帮助自己脱离险境。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剧场天幕起火,大厅断电,疏散逃生无组织无秩序,局势混乱,人员拥挤,造成325人葬身火海。出人意料的是,有两名10岁的小学生,发生火灾时两人躲进厕所里,最后被人救出,幸免遇难。五是在逃生过程中要防止中毒。公众聚集场所有些在装修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海绵、泡沫塑料板、纤维等装饰物,火灾发生后,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在逃生过程中应用水浇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采用低姿行走,以减小烟气的伤害。如唐山林西百货大楼发生火灾时,一片混乱,在浓烟和热浪扑来时,有位女顾客正在三楼购物,她却临危不乱,趴在地上,顺着楼梯爬到二层窗口跳了出去,仅造成一点轻伤。匍匐爬行是避免毒气伤害的最科学的逃生方法,火灾中如果站着走,走不了多远便会窒息。多数被困人员恰恰没有这种常识,楼上的人往楼下跑,楼下的人往楼上跑,拥挤在楼梯间内,结果中毒窒息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