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驾起致富“三套车”
http://suihua.dbw.cn   2009-12-08 16:24:05

  在望奎县,“样板田”、“合作社”、“商标牌”这3个词语已经成了广大农民频繁使用的“热词”。在新农村建设中,望奎县在全县大力推行“样板田”带农、“合作社”富农和“创商标”兴农,通过这“三套车”引领农民过上了“牛”日子。

  “样板田”助推现代农业

  “过去编筐利润少,如今出口挣美钞。标准作用真不小,棵棵杞柳变金条。”这是厢白乡后头村流行的一句顺口溜。现在,这个村柳编业从当初的一个小作坊加工,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个柳编加工厂,60个加工户的规模产业,标准化发展杞柳产业年可促农增收160万元。

  近年来,望奎县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农业增效的重要条件,通过“样板田”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积极在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生产,在核心区重点推广了玉米大双覆立体通透栽培、育苗移栽技术试验示范、玉米新产品对比示范和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等技术。今年,全县共建立7大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5个,建设国家丰粮工程示范区4处,建设农业技术标志性示范工程4处。共推广四大作物生产栽培新技术10项,推广优良品种12个,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标准化种植面积达200万亩,并对8个乡镇的土样进行了化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10万亩。

  “合作社”提升特色农业

  卫星镇敏头村农民梁喜国常年从事蔬菜贩运,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经纪人。他每年销瓜菜近万吨,年收入均在7万元以上。今年,在他的带动下全镇从事蔬菜种植贩运的农民达100余户,他们还成立合作社,实现了“抱团”闯市场。

  近年来,望奎县积极引导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组织,扶持有组织能力、会经营的农民参与到农产品购销流通中来,破解农副产品流通不畅、“卖难”等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为农民架起小生产与大市场接轨的桥梁。如今,全县形成了专业市场+农户型、科技学(协)会+农户型、中介服务组织+农户型的中介型经纪人队伍,实现了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到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72个,农民经纪人发展到4300多人。

  “商标兴农”打造品牌农业

  又到了农闲时节,东升乡宋新辉的农副产品经济有限公司的100台农用车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亲自到大连、青岛等地联系客商,使“雪里白”牌白芸豆“滚”出家门,销往大连、青岛等地,每公斤价格还提高了5分钱。

  近年来,望奎县积极依托寒地黑土这一资源优势,注重培育农副产品商标和品牌,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当地果蔬、畜禽等主导产业注册商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逐渐探索出农副产品品牌运作集聚经营的新模式。到目前,全县已有“黄麻子”种薯、“山头芦”肉鹅、“碧水”鱼等8个农副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无公害食品,培育出“景丰”良种、“乌龙沟”大米等13个A级绿色食品标志,有87个农副产品获得了无公害食品标志。

 
作者: 侯良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