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清,一天很忙,除管理单位的主要事务,还要亲临一线做骨科手术。
11月14日,都到了下午4点多,蔡洪清还在手术室,亲自为海伦农场一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做手术。
一位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告诉记者:“今天,蔡院长已经为3位患者做骨科手术了。”
忙碌的蔡洪清是海伦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海伦市政协委员。他已经从医30年,自2004年当上院长后,也没扔下手术刀,离开过手术台,每年做骨科手术一二百例。
1977年,带着从医梦想的蔡洪清走进了绥化卫生学校。在卫校学习3年骨科创伤临床医学,被分到海伦市第二人民医院当起骨科大夫。
从学校门走进医院,在临床实践时,蔡洪清发现自己医疗知识的不足。于是,他虚心拜当地老大夫为师,加大临床实践,并挤出时间学习医疗理论知识。1982年,他去了黑龙江中医学院,在那进修了两年。在那学习完,觉得越学习自己医疗知识越贫乏。1983年,他又报名北京中医研究所骨伤科研究所,函授了4年。
学习、实践,实践、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洪清技满翼丰,医疗技术快速提高,成了海伦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主刀、海伦骨科权威之一。1996年,他当上了院长助理,2002年被提拔为副院长,2004年被上级任命为院长。
当上院长,面对以骨科为特色的年收入220万元左右,外债300多万元,职工3个月没开支,职工不断上访的二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如何才能求生存、保稳定、促增长?
蔡洪清采取了切实的措施:健全医院的规章管理制度,对职工进行人性化管理,打破大锅饭,实行绩效工资。
医院办公条件简陋,蔡洪清主持自筹资金建了4000多平方米医疗综合大楼,新购置了日产CT、德国产彩超等先进医疗设备。鼓励员工技术创新,实行科技兴院,先后送出20多名医护人员到哈尔滨、北京等医院进修,他们已经成了医院的技术中坚。
医院环境好了、设备先进了,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提高,已经有哈尔滨、大兴安岭、建三江、塔河等地300多位骨伤患者慕名前来治疗。
患者的增多,促进了医院收入的增加。蔡洪清告诉记者,今年,海伦市第二医院收入可达700万元,实现了年收入以100万元的速度增长。
治病救人,这是医院的职业道德。蔡洪清关注残疾人、贫困群体,主持医院出台规定,对他们来院治病收半费,真正没钱的免费治疗。
去年秋季,连发乡一位孤寡老人小腿粉碎性开放骨折,外甥和侄子把他送来,一看要交住院手术费撒腿便跑。蔡洪清亲自主刀为他做了手术,医院还给他买衣服、供饭,雇人照顾他。等老人病愈,蔡洪清跟民政和敬老院协调,买了套新被褥把老人送到了敬老院。医院仅在这位老人身上就免除费用8000多元。
蔡洪清说,海伦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家以骨科为主的小型医院,但每年为贫困群体免除医疗费用都不下四五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