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文体新闻 正文
感悟萧红
http://suihua.dbw.cn   2009-12-04 08:05:50

  东北网绥化12月4日讯黄昏,漫步在哈尔滨的街头,望着行色匆匆的路人,感受着这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城市,自然就想起八十多年前,那个走进邮政街135号,把自己鲜明印记刻入风格各异的辉煌建筑的少女萧红;那个留下了《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近百万字的传世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当代女作家之一”的萧红;那个在呼兰河畔降生,在香港浅水湾长眠,从一个异乡走向另一个异乡,命途多舛而又勇往直前的萧红。

  4月初,在省图书馆聆听了黑龙江大学副教授叶君博士作的“萧红系列讲座”,随后拜读了其新著《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萧红(1911~1942)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成就的女作家。除了她的作品之外,她那富有戏剧性的短促一生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是一部关于萧红的传记作品,作者从萧红自身出发探讨其悲剧形成的个性因素,把她作为普通作家和普通女性进行解读。从这部传记中可以看到,一个女性追求爱情、幸福、理想的过程,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感悟一个知识女性的命运、爱情、婚姻,以及与鲁迅等现代文化名人的友情。

  萧红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一百个人的眼中,会有一百个萧红。正如香港中文大学资深萧红研究者卢玮銮教授说的那样:“愈看得多写萧红的文章,特别是与她有过亲密关系的人写的东西,就愈感到萧红可怜——她在那个时代,烽火漫天,居无定处,爱国、爱人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她又是爱得极切的人,正因如此,她受伤也愈深。命中注定,她爱上的男人,都最懂伤她。”《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就是这样一部隔了漫长的时空与萧红进行一次精神对话的书,一本润人心脾、触摸灵魂的书。

  “从异乡又奔向异乡,这愿望多么渺茫,而况送着我的是海上的波浪,迎接着我的是乡村的风霜。”这是萧红的一首诗,也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从1927~1942年,一生最美好的时间(十七八岁到三十出头)里,萧红有过15次以上的“离开”,如果平均计算一下,她在每个地方住的时间不超过一年。这些地方包括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东京、武汉、临汾、西安、重庆、香港等。《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带给我的最真切的心灵冲击,并不是萧红在空间上长期处于一种颠沛流离的状态,而是她精神上的流浪:她所渴望的,也是她深深恐惧的;她想靠近的,也是她曾坚决拒斥的;她已放弃的,其实一直深深纠缠;她勇往直前,却只为叶落归根。她离开时,没想到要回来。她回来时,却是永远离开。读后,我总在想:香港和呼兰河之间的空间距离到底有多远?童年和成年之间的时间距离到底有多远?无限信任和怀疑一切的心理距离到底有多远?爱如骨髓和刻意伤害的感情距离到底有多远?

  捧起《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静静地走近萧红,走进精神的故乡;深深地感悟萧红,感悟心底那淡淡的忧伤……

 
作者: 褚庆利    来源: 东北网--绥化晚报     编辑: 王晨昊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