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霁,冬阳高照。11月25日,记者一行驱车赶往具有百年历史的滨北重镇——海伦市海北镇。只见路宽、道平、广场好敞亮,1万平方米的格局足以与城里的广场媲美,特别是街道两旁的商服楼鳞次栉比,住宅区排列有序,与不远处的百年天主教堂交相辉映,彰显老镇不同凡响的风貌。在镇办公楼里,党委书记屈国臣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屈国臣介绍说,自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党员干部通过以自学为主,结合集中学习、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海北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班子成员在认真讨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各自分管工作分别开展了“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镇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活动,对海北镇的未来发展有了明确设想和总体规划。
他们没有就理论学理论,就活动抓活动,而是借此机会,纠正一些偏颇的认识,解决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等深层次的问题,形成了“四个共识”即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建设水平;增强工作实效性、缩小贫困层面。通过学习调研,大家普遍感到从思想、思路及工作方向和具体操作上都收获不小,受益匪浅。
屈国臣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要想使百年老镇焕发新的生机,只有发展才有未来。为此,这个镇通过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客商资金和政策性资金。今年共完成招商引资额8000万元,超额完成了引资任务。建起了休闲文化娱乐广场,开发商品楼2.7万平方米,使全镇楼房建筑面积达到了15万平方米,镇村住户1300余户,实现了农村向城市集约、农民向市场转化的新型农村联动发展新格局。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三个农副产品经销公司和一处新型建材厂,为海北镇的小城镇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屈国臣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顺民心、明民意、急民苦、解民忧是全镇工作的出发点。今年,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上,粮食生产突出绿色、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通过改良大豆品种,实行大豆大垄四行栽培,扩大瓜菜和毛葱、大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以西安、长安、海北三个村为重心,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项目,探索和实施了土地规模经营流转5万亩。同时,通过实施大豆、水稻、甜菜科技园区,推广了良种良法,并逐步推广“三区轮作”的耕种方式,既增强了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又提高了作物的产出率。在改善生态环境上,加大造林力度,以围屯围路造林为重点,彻底消灭了“光腚屯”和“光板路”,成活率均在95%以上,有望在两三年内使恢复率达到100%。在劳务输出上,坚持自发输出与集体组织输出结合,对内转移与对外输出相结合,采取搞好服务鼓励农民外出劳务、强化组织领导拓展外埠基地、利用产业优势开拓内部用工市场、发挥典型引带扩大劳务输出等行之有效措施,共输出劳动力1万人,实现收入8000万元。在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上,以落实现代农业试点项目和科技园区为契机,通过委托经营的形式将项目区三个村2366户、50074亩土地流转给农机合作社,使全镇规模流转土地面积达6360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4%,走规模流转、集约经营的现代农业之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全年镇人均收入实现4600元,同比增长7%,均增收1000元。
步入这个镇的南华村叶家屯和西安村,一栋栋砖瓦房宽敞明亮,一条条通村路笔直伸展,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正使足力气储热蓄能量,只待夜晚放光明……此时,日升中天。屈国臣满怀信心地说,科学发展观为海北带来了发展的春天,更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全镇凝心聚力谋大业,科学发展谱新篇,海北这座百年老镇必将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