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喜看今日新农村
http://suihua.dbw.cn   2009-12-02 17:34:19

  11月下旬,几场大雪过后的北国之冬冰雕玉饰,走在北林区太平川镇北星新村平坦宽阔的村路上,两旁是造型别致的路灯,路灯边是崭新的民居一字排开,洁白的墙壁配以浅蓝色的墙角线,清新淡雅,深蓝色统一造型的屋顶,在雪野里分外醒目,黑色铁栅栏围成的院落整洁有序,让人晃若走进度假村。

  北星新村居民宋正太家一年种地纯收入8000多元,加上打工可收入两万多元。像宋正太这样的农户,在北星新村也就算中等水平。在北星新村,一般家里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有,而且是名牌。村党支部书记金炳海介绍说,北星新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到韩国打工去了,收入都不少。

  收入提高了,农民消费水平也水涨船高,村民李子花家在村里开了饭店,生意红红火火。

  北星新村的建设成果是我市近几年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

  2006年初,按照规划先行、典型引路、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市选择了经济基础具有好、中、差3个层面代表性的11个乡镇和213个村作为省级第一批试点单位,扎实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这些试点乡村绝大多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

  试点乡村绿色食品面积发展到119万亩,比试点前增长30%。劳务输出1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297万元,分别比试点前增长25.5%和51%;试点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11.2万户,户均增收1600元,分别比试点前增长23%和25%。畜牧业实现产值7.14亿元,比试点前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691元,高出全市人均纯收入510元,比试点前增长31%,高出全市人均收入增幅14个百分点。

  两年来,试点乡村已完成通乡通村公路建设976.5公里,建设里程是试点前的10倍多,全部试点乡镇和90%以上的试点村通上了水泥、红砖路。11个试点乡镇和190个试点村安装了自来水,试点乡村自来水安装率分别达到100%和96%,试点村的自来水安装率比试点前提高61%。试点村建设户用沼气池3494口,推广太阳能畜禽舍0.8万平方米。在试点村建设便民连锁店396个。试点乡村全面建设和完善了村级“六位一体”组织活动场所。

  试点乡村新建砖瓦化农民住房9820户,住房砖瓦化率已超过65%,比试点前提高5.7个百分点。

  试点乡村中小学校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全部消灭了D级危房,免除了农村中小学的学杂费;初步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村有4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90%,完成169个试点乡村卫生院(所)改造任务;试点乡村全面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有21687户贫困农民享受农村低保待遇;试点村新建信息服务站190个,文体场所130处;试点乡村实现了广播电视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比试点前提高56%。

  试点带动了全市农村经济发展。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实现85.35亿公斤,比2005年增长23%。转移农村劳动力99.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8.6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0.8%和45.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81元,比2005年增长17%。

  今年是新农村建设第二批试点启动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精神,积极行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目前,全市试点村屯修建农村公路760公里,硬化街路巷道462.8公里,有111个试点村屯接入自来水,30995户农户饮用安全清洁的自来水,四旁绿化面积达到3020亩,四旁绿化率达到95%以上,建有农家连锁店127个,试点村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

  每一处试点建设都牵动着市领导的心,市委书记胡世英在北林区太平川镇北星新村专题调研新农村建设时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起步,方向要准,循序渐进,展示新农村的新风貌、新风采。

  我市各地不断创新建设模式,明水县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示范带建设,全市形成四条新农村示范带,北林区、绥棱县等探索了连线成网集中安装自来水模式,兰西县康荣乡荣岗村与哈尔滨市东金集团对接,在全省率先探索了村企共建模式,庆安的曙光村、明水的春光村、肇东的晓光村通过统筹考虑,综合改造,集中建设,实现由点到面集群式发展的整体搬迁模式。目前,我市第二批试点村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过半。全市试点村通村公路硬化率在92%以上,村内街路巷道硬化率超过55%,安装自来水的村超过82%,农民住房砖瓦化率75%以上,村屯环境整治达标率在95%以上。

 
作者: 门贵昌 安雅心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