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鲜明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要求“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命题的提出站位高远,视野开阔,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充分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党的建设科学化”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形势客观要求执政党自身建设步入科学化轨道。一是时代的要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主导世界的时代要求执政党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和科学理念治理国家,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领导者组织者——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科学性对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全面贯彻具有决定性意义。三是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要求党科学把握形势。世界金融危机使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经济体受到重创,引带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秩序的重大调整,世界各极力量都在争抢经济发展的至高点。面对变动的世界,中国共产党必须科学把握世界形势,趋利避害,适时采取措施,抓住发展机遇。四是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要求党具有科学领导能力。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如果说人均GDP1000美元是跃出贫困的陷阱,人均GDP1000~3000美元是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期和黄金发展期,那么人均GDP3000美元又进入了现代化发展瓶颈期,社会稳定和科学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要求党具有科学领导的能力。五是党内存在与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与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合的问题,要求党要科学治党。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要切实解决自身问题,使不适应变成适应,使不符合变成符合。而这些问题存在于近7600万党员和37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之中,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办法则难以奏效。 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党的建设中居于统领地位。科学的基本含义是符合规律、遵循规律,所谓科学是对事物本质的必然的反映,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指党的建设符合执政党建设规律,符合共产党建设规律,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质是符合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提出意味着我党对加强自身建设开始从规律的层面进行思考,要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架构。哲学统领各学科,从哲学层面上提出的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党的建设中必居于统领地位。首先,党的建设科学化贯穿于党的五大建设之中。新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化既是五大建设追求的目标,又是五大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昌,逆之亡,形象说明适应规律对事物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五大建设无论是具体内容的确定,还是推进措施的选择,都需要科学确定和科学实施。其次,党的建设科学化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很好地完成执政使命,就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党何以保持先进性?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说到底就是能始终把握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先进性的事物一定具有科学属性,科学性包含着先进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而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对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正是党的建设科学化题中之意。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如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更需努力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上层次、上水平。
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前提是把握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和群众观点去认识事物,把握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在这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中寻找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此,需要向书本学习,求书索理;向实践学习,把握规律。特别是要学习运用和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六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和理性升华,体现了我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在当前,中国共产党遵循执政党规律,就是要做到“六个坚持”。
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是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党的理论的科学性从根本上保证党的建设的科学化。理论管思想、管灵魂,理论的科学性是党组织健康运转的内在根据。思想建党是我党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党立党、兴党之根本。马克思从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奉为圭臬,而是认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为此,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
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键是党的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制度管根本,管长远,制度的科学性是党组织健康有序运转的外在保障。制度的科学性既表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因人为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又表现为制度符合规律、能为大多数人所遵守。为此,一要认真贯彻执行制度。制度面前党员人人平等。二是及时制定和废止制度。保证制度的有效性。三是在制度体系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使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配套。
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点是党的建设方式方法的科学性。方式方法是实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联系的桥梁,是党的宗旨主张、方针政策赋予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好事想办好,关键在方法。方式方法的科学性有助于党的意愿的正确表达,党的建设方式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机活力,直接影响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党的建设方式方法的科学性表现为反映规律要求、体现时代要求、解决现实问题、工作效果积极。《决定》在党的建设方式方法上有众多创新,《决定》第一次提出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等来强化党员主体地位;第一次提出要办好党建网站,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第一次提出要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第一次提出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第一次提出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等等。《决定》在党的建设方式方法上众多的第一次提出,将极大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途径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和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就要推进党的理论、党的制度和党的建设方式方法的科学化,用时代发展要求来审视,查找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来提高完善,使党自身建设与社会环境、时代要求相一致。只有这样,党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绥化市委讲师团团长 教授 张艳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