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杨启:梦里梦外稻花香
http://suihua.dbw.cn   2009-11-30 15:31:44

  50岁了,杨启一直做着稻花香的梦:一畦畦翠绿的稻秧,水中拔节扬花变黄;一车车稻谷,爬上传送带,隆隆的机声,淌出珍珠般的稻米:一袋袋香香的大米,走进大城市的超市,飘香千家万户;一张张农民的笑脸,数着嘎巴嘎巴的票子,说着下一年还要多种稻、种好稻……

  杨启,北林区双河镇斗胜村农民。种水稻、加工大米,带领乡里乡亲种出“富裕稻”。他的梦不是白日梦,已经梦成现实:1个水稻研究所,1个种子经销公司,1000亩水稻品种试验田,上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年加工两万吨的双启米业公司,还有1处国际领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

  说他是经理、厂长也好,说他是农业经纪人更行,杨启的水稻梦倒是在一点点放大。水稻产业链条,像多米诺骨牌,向前延伸。

  梦开始的年代,杨启19岁。联产承包到户,他总爱在10多亩水稻田里栽植自己喜欢的品种,希望有一天种出“狗头金”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沉甸甸的稻谷成了“伤心米”,杨启的梦化作泡沫,随风飘散。

  上个世纪90年代的改革春潮,又一次让梦闯进他的生活,搅活了他的思维。揣上七借八凑的10多万元,杨启跻身贩粮大军,淘得“第一桶金”。几年打拼,身价几百万元。

  富了,杨启又做起稻花香的梦。2002年,建起双启米业公司。

  几次,合作的粮商总是向他提起几个有名的水稻品种,有多少米,全要,价格高点也行。很多人“酒后吐真言”:虽然米贵点儿,一点儿不愁卖。杨启从他们的商经里琢磨出一个道儿:好种出好米!

  从种子做起,杨启的梦不仅多了江南水乡的色调,更直奔稻花香满天的主题。高薪聘请了省内外的水稻育种专家,自己也涉足高科技研发阵地。有专家作支撑,每年春天,杨启的1000亩试验田种满了几十种各色各样的水稻,也种满了他的梦。他说,夜里自己站在水稻田边,听水稻拔节的响声,那时心都醉了!每年初,附近的农民来询问杨启今年种啥品种,就连到建三江种稻的都讨教他。杨启还与当地的水稻种植户签订回收合同,种他推荐的水稻品种,秋天杨启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元优先收购。杨启的梦里多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的梦想,研究所和种子公司辐射上万亩水稻种植基地。刘显真,很听话,每年种着杨启推荐的水稻种子,按照技术规程精心料理,30亩地,收成一直很可观。今年1公顷达8500公斤,杨启收他的水稻每公斤2.5元。

  像刘显真这样的农民,杨启结交了很多。

  一次,朋友从日本带回几株稻秧,说那里种得特多,据说这种米能降糖,是糖尿病人的首选食品。杨启如获至宝,第一年试种,不仅米香,口感还好,送给一些糖尿病人吃,他们说:确实不错!去年,杨启在绥化市里自办了大米品评会,一时引起轰动。副市长李宝山闻讯赶来,还把各县市的农业专家、干部都请来了。不仅品米,还要品味一下农民杨启的气魄,最好品出农村工作的新思路、新打法来。

  杨启的梦活了,增加了新内容:吃好米找双启!

  在市区销售10多元一斤大米时,有位老者对这天价嗤之以鼻,说净瞎扯淡。杨启送了老人一小袋米,说好吃你就来买,告诉您身边的人们:吃好米找双启!过不几天,老人又来了,说杨启的米真好吃,活这么多年都没见过!服了。

  说杨启和他的梦想,不仅北林区有名,省内外也是“窗户眼里吹喇叭——名声在外”。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省委书记吉炳轩、市委书记胡世英等领导都到过他的水稻田、研究所、合作社、米业公司考察参观,给予鼓励,希望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胡世英特别提示杨启:育好种,打品牌,做大做强产业化。国家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项目建设给杨启“江南稻花香”梦带来了新思维,也使他“做大梦”有了发展新动力和新商机,杨启曾经向区委、区政府谈过建温室进行工厂化育秧的计划,得到区委书记王振刚的赞赏,支持他做大“稻香”梦想。

  一位绥化籍北京客商在今年9月“圆梦之旅”时与杨启达成协议:只要杨启搞出降糖稻米的准确数据,给降糖米办下“身份证”,有多少他包销!

  这又激活了杨启做大“稻花香”美梦的欲望。

  11月8日,杨启赶往武汉,参加全国大米品评会,他培育的“双启”牌大米在大会上扬名立腕,湖北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叫响了绥化大米的寒地黑土品牌。

  听说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明年在庆安建水稻研究所和种子培育基地,杨启准备和他们牵手,共同编织更有魅力的稻花香的“春秋梦”……

  杨启:梦里梦外皆水乡,塞北稻花会更香!

 
作者: 张君实 张贵文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