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做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http://suihua.dbw.cn   2009-11-10 16:18:41

  11月3日,是北林区秦家镇民兴村农民郝占国最高兴的日子。这天,他把今年春季从镇农村信用社贷的6万元包地款,连本带利息全还上了。他说:“农村信用社真是农民的好帮手,真张时,‘解劲’。”

  据秦家镇农村信用社主任付占鹏介绍,眼下,已开始逐渐进入农民还贷高峰期,仅该社一家现在每天的还贷金额就达六七十万元。到12月份高峰期时,每天还贷可达200万元左右。

  以上的两个镜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全市农村信用社系统在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市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朱学峰介绍,现在,农村信用社的投贷比例占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在农村投贷的90%以上,从2006年至今,累计投贷达167亿元,年均增长11亿元,遍布城乡300多个基层网点和3800名信贷员工,基本满足了有需求农户贷款的需求。

  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伴随着国家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启动,2005年10月份,市农村信用联社在以朱学峰理事长为首的新班子组建以来,按照“产权清晰、管理科学、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改革总体要求,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团结拼搏,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专项央行票据兑付是此次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今年初,全辖10家县级联社专项央行票据全部兑付成功,总金额达8.2亿元,此次深化改革工作画上了色彩最浓重的一笔。同时,全市各县级联社“统一法人”工作也全部完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提高农村信用联社的服务水平,朱学峰理事长提出了“科技兴社”的发展战略。2007年10月份,全市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网络上线取得成功,实现黑土地上广大农民多年来业务通存通兑的夙愿,外出打工挣的钱可以直接汇到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农民。通过加大网点建设力度,统一标志、统一服装,开展文明窗口评比等工作,全市农村信用社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每年引进近百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输入新鲜血液;通过一系列改革,激发了全市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力,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市农村信用联社还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创办了全省系统内第一家网点和期刊;不定期举办业务技能比赛、篮球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开展“六型”联社创办活动和每天读书半小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团结拼搏、卓越有为”的企业文化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6年,市农村信用联社一举扭转连续多年亏损的局面。3年来,累计盈利1.3亿元。截至今年3月末,全市农村信用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99.3亿元,较改革之初增加了53亿元,增幅达216%;今年末,各项贷款累计投放可达70亿元,各项贷款年均增长11亿元,3年累计投入167亿元。农村信用联社的社会形象日益突出,服务“三农”水平明显提高。

  创新思路倾情服务与农同耕

  市农村信用联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一工作核心,始终坚持“规范、和谐、求实、发展”的经营方针,相继开展了“阳光信贷工程”、“让阳光更温暖活动”,开辟了“贷款绿色通道”,支农成效显著,实现了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双赢”的可喜局面。

  为了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他们首创并在全省推广的“一证通”业务,简化了贷款手续,减少了贷款利息支出,极大地方便了农户。目前,全市“一证通”授信贷款覆盖面达到100%,成为农村信用联社最为成熟的信贷品牌。

  面对蓬勃发展的农村经济,为了满足多元化农村市场需求,市农村信用联社相继推出了小额授信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工资担保贷款、农家乐住房贷款、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专项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贷款、助学贷款等信贷品种。2008年初,朱学峰收到了一封联名求助信。信中说,兰西县平山镇大兴村大兴鲜红椒种植合作社急需大量启动资金,731户入股农民正盼着合作社给他们带来丰厚收入。面对新兴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朱学峰立即到现场考察。很快,总额600万元的信贷资金投向了大兴鲜红椒种植合作社,有了启动资金,合作社成功运转。

  自2006年以来,市农村信用联社取消了所有贷款工本费;贷款利息根据国家政策在浮动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下调;各基层信用联社把新发放的贷款张榜公布,采取聘请人大代表等方式进行监督,并印制发放了“致广大农民的公开信”,这些不仅让农民感到贷款不再难,也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泼洒真情,倾情为农。除自身业务外,他们还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农民选项目,搞培训,提供所需的农技知识,使农民真正感受到了他们那颗助农、惠农的赤诚之心。

  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入落实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的要求,全市农村信用联社出台一系列措施,在贷款额度、约期、利率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最大限度地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针对返乡农民工急需就业的实际情况,市农村信用联社在全省金融系统率先推出“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新品种。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全省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推进会上,重点推广了市农村信用联社的做法。截至8月末,全市4756名返乡农民工得到6675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市农村信用联社还出资400余万元购买“借贷安心意外伤害”保险,免费赠送给贷款农民,如贷款户出现意外死亡或全残,贷款本息由保险公司全额承担。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市农村信用联社还广泛开展拥军、走访贫困户、各种助学等一系列活动。全市在做好“四送一帮”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一十百千”工程。今年第25期人民日报内参以题为《信用联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大有可为》为题,报道了绥化市农村信用联社的做法。今年7月份,中央电视台7套《和平年代》专栏以专题的形式报道了绥化市农村信用联社开展“现役军人独生子女贫困家庭贷款”的事迹。

  市农村信用联社不断拓宽支农服务领域,扩大支农信贷规模的各项业务,得到了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市农村信用联社连续4年获得“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获得“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获得“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最满意单位称号。2008年,朱学峰光荣当选黑龙江省第11届人大代表,获得全国妇联“双学双比”活动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今年,又获得全省“五一”劳动奖章。

  广袤的寒地黑土孕育着希望,承载着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农村信用联社干部职工将满怀信心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向地方性现代金融企业目标迈进的步伐,我们相信,市农村信用联社一定会为全市“三农”和市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 张凯元 王环宇 苗潆文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