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每天早晨四点钟左右,在青冈县城北门,从四面八方涌来500多人,他们是城里人,等着下乡打短工,剥苞米,挣点外块。
10月13日,天刚放亮,笔者来到北门。不一会儿,就运走四五车装着满满四轮车的人。
劳动乡自立村张粉房屯的钱国庆,从农户手中流转了一部分土地,共种了80亩大苞米。钱国庆的四轮车刚停稳,几十人就已经把四轮车团团围住。经过讨价还价,剥一亩55元,供一顿中午饭,干完活还给送回来。他前后左右打量了一番,挑出21个人,带着他们驶向自家的田地。到早晨6点多钟,所有打工者被像钱国庆这样的“土老板”雇走了,北门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不行啊!得早点来抢打工的,晚了就雇不着了。过几天,剥苞米的价格还得涨。”一位开着四轮车的雇主道出了玄机。“有的还吃住在雇主家中,为的是多干活嘛!”
“这儿天天都这么多人,能拉走20多车。”
今年,尽管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青冈县大力实施了项目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高产高效农业等“五型农业”,进行了“百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工程”。政策、技术、物质有机结合,综合开发治理,全县玉米高产创建面积100万亩,其中大棚育苗移栽5万亩,小垄地膜覆盖25万亩,“一增四改”栽培7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5万亩),喜获丰收。一些种田大户干不过来,吸引了城里人。
这些打工的下乡务工人员,绝大多数50岁左右。他们割黄豆、扒苞米等,一天能挣100元,能干半个月。
“我是劳动乡的,后来搬到街里,爱人干装潢。做买卖不会,又待不住。咱是农民,干农活儿是长项。现在农村产业发展起来了,需要很大的用工量,给的工钱也高,以后打工就往农村走。这一气儿,能多挣1000块。”付波憨厚地说。
过去都是农村人走向城里打工,现在是城里人走向农村打工。家住新建社区的张海燕便是其中的一位。她告诉笔者:“我是一名下岗职工,平时在城里做点儿小买卖,挣得不多。听说剥苞米挺挣钱,我就和十几个姐妹早晨四点钟就来了,一天比在城里打工强多了。以后啊,像我们这样的下岗职工就得到农村来打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