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市新农村建设纪实
海伦,蜿蜒流淌的通肯河和扎音河宛如一条条飘舞的玉带环抱着这片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黑土地。几年来,新农村建设让这块广袤的黑土地呈现着新的气象,一幅新农村画卷正在徐徐展现、延伸……
亮丽农村展现新美景
“树欲静,需风先止;船欲行,必先扬帆”。海伦市新农村建设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跨越都铭刻了市委、市政府领导高瞻远瞩、继往开来的英明决策。在前不久召开的新农村建设推进会上,海伦市适时提出了路要通、沟要硬、桥要直、树要植、水要建、房要新、障要齐、厕要净、圈要清、垛要搬、场要有、貌要美、业要兴、民要富、政要强、安要平的新农村建设思路,给全市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理念,带来了新的变化。7个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5个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88个包扶单位分别帮建22个示范村、试点村,为新农村建设的规模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扎音河乡朝阳村和海北镇西安村一直是海伦市新农村建设的标杆村和排头兵,也是这个市多年来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扎音河乡朝阳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今年是这个村新农村建设力度最大、投资最多、效果最明显的一年,他们积极争取省电力公司、绥化电业局和海伦电业局、教育局、规划局、妇联的帮建项目。从村屯整体改造建设、高标准娱乐广场建设、低保社区建设、多功能综合楼建设、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建设入手,使全村6个自然屯全部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
时下,走入朝阳村,整齐划一的铁栅栏,粉刷一新的门前桥,高标准的硬质化排水沟,错落有致的装饰路灯,彩色门壁灯、公益彩牌,郁郁葱葱的云杉、银中杨,功能齐全的党员活动室、廉政文化建设室、村卫生所、图书室、计划生育服务室,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低保社区、综合楼和休闲广场,无不集中展现着新农村的生机盎然和民富村强。
多元投入破解新难题
几年来,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成为制约海伦市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难题,海伦市不断加大援建、帮建力度,舍得投入,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达21800万元,用于新农村省级示范村、试点村建设资金达12250.92万元。
投资4232.32万元,修建132.26公里通村白色路面;投资408.1万元,修屯内硬质化排水沟58300延长米;投资210万元,建村卫生所、计生室7处;投资474万元,建村“六位一体”活动室11处,扎音河乡朝阳村由省电力公司帮建120万元建1200平方米综合楼一处;投资764万元,建文化广场14处;投资117万元,完成“四旁”绿化6.5万平方米,栽植云杉5500株、银中杨9000株、榆树墙2万延长米;投资1112.5万元,用于环境综合整治,海北镇和向荣乡以试点村为标杆,拓宽绿化带,拆除违章建筑,实现了整乡推进;投资120万元,在朝阳村新建1200平方米、可容纳30户的低保社区一处;投资4350万元,改造泥草房435户;投资463万元,完成自来水入户1276户,海北镇西安村投资357万元整村改造了自来水管网和设备。
建管结合推出新机制
新农村建设三分建,七分管,海伦市深谙此道理的内涵。年初以来,海伦市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书记工程来实施,明确了市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每个试点村都明确了一名市级包联领导,包联两年不变,直至验收合格。包联市级领导既要联点,经常深入,重点检查,又要联责,认真抓推进,试点不达标的,不能评为实绩突出先进个人。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海伦市全程实施“三制”。实施例会制,市委主管领导每月研究一次推进工作,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集中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施联检制,新农村办公室会同组织、宣传、建设、交通等相关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到现场、找差距、定措施、抓推进;实施通报制,排出位次,定期通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海伦市还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到实绩考核中,在权数上加重,在考核上加码,在推进上加力。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看,基层群众评,实绩部门考核等方式,评定优劣,考核绩效,形成了试点看干部、试点评干部、试点用干部的工作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