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肇东破解民生难题在百姓开口前
http://suihua.dbw.cn   2009-09-27 11:07:10

  东北网9月25日电“要是没有民生服务中心的帮忙,我这个残疾人连生活的信心都没有了。”身患残疾的李红艳是肇东市东升区东利社区居民,受疾病困扰行动不便,东升区民生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把她确定为日间照料对象,安排社区志愿者进行照料。不久前,肇东市残联换发二代残疾证时,社区民生服务中心的同志主动与医院及市残联的同志联系,由第一医院派医生带便携式X光机,免费为她做了身体检查,并办理了二代残疾证,让她非常感动。

  今年年初,在肇东市委工作会议上锁定了道路、医疗、教育、生态建设等10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市委要求,工作重心下移,职能下延,窗口前移,解决民生难题动手在百姓开口前。随着10大民生工程的相继启动和完工,一些不太起眼的“小工程”变成了群众眼里是最急需的“大工程”,体现着民心工程为民造福的真谛。

  昌五镇四井村是一个贫困村,今年春,村内道路翻浆,严重影响备耕物资的购进,镇党委立即召开会议,通过对口支援的方法解决了铺路用的红砖,并与市建筑集团联系,免费为四井村铺设了7.3公里的红砖路面,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使问题解决在基层。截至目前,肇东市农村完成通乡通村屯路300公里,重点完成黎明乡村第一路、肇宋路翻浆路段改造建设,全面打通包括撤并村在内的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使农村环境得到整体改善。

  饮水安全工程一直以来事关百姓的身体健康。今年年初,肇东市开工建设城市应急水源工程,在姜家、黎明打第二水源群井,日供水能力达到3万吨;建设了2.5万吨供水二期工程的配套设施,保障城市用水需求。农村自来水建设步伐加快,村级自来水覆盖面达到30%,实现50%的革命老区村喝上干净水。

  肇东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母婴医院和12所在建乡镇卫生院工程结尾,新建市卫生监督所,规划建设市卫生医疗诊治中心,公开招聘100名医务人员,选派34名城内优秀医务人员下乡支医,全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买药贵、收红包”等问题。

  引导返乡农民工把在外实现的收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上来,通过发展畜牧业实现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一部分返乡农民工的内部转岗,同时通过发展股份经济、民营经济、三产经济,使一部分城乡富余劳动力通过创业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劳务输出16.6万人,新增再就业人数3084人,推进“低保”扩面提标,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176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900元,城乡新增低保人口3000人。

  新建社区办公用房8处,切实抓好已建成社区的管理。有效发挥社区的职能作用,推进社区公益设施建设。市展览馆开工建设,现代电子图书馆完成规划。城区内辟建休闲健身广场10处,完善人民公园和生态园林设施。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通过城市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经营秩序整治和市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环境整治,真正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宜居的生存环境、舒心的生活环境。

 
作者: 李晓东 王琦 车彦旭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