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打造阳光政府纪实之五
财政与编制工作,一项涉及到钱,一项涉及到人,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关注的焦点,社会讨论的热点,政府管理的难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编制就是财政,因为编制直接与财政经费相联系。增加一名公职人员、增设一个机构、提高一个机构规格,都是需要增加财政支出的。据测算,一名公职人员一年至少需要两万元经费,而要基本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则需要4~5万元,增加100个编制意味着财政要增加至少200万元的支出。
绥化市是一个典型的“吃饭财政”,虽然近几年财政收入每年增速较快,但由于财政供养系数过高,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居高不下,保稳定支出的压力就已经很大,而保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对此,绥化市政府相继打出了精兵简政、增收控支的组合拳。
在人事编制上,首先把入口把“死”。机关严格控制进人,行政单位已经连续两年没有进人,事业单位只对文化、教育急需进人的单位进行了小范围的补充,而且进人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实行逢进必考,杜绝了随意进人和“走后门”进人。据编办的同志讲,在机关进人上,除了教育、文化公开招录的以外,现任市长没批一个条子,没违规开一次“绿灯”。
接着是把人事管“活”。针对目前机关干部不是不够用而是太多,浪费资源、浪费人才的现象,出台政策,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推行离岗创业活动,对于自动申请离岗人员,照常发工资,还给贷款扶持,3年后如果创业不成功,还可以回本单位上班。这一举措,在市直机关产生了轩然大波,也充分调动了机关在职人员的创业积极性,继第一轮离岗创业80多人后,今年绥化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民创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和绥化市直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离职辞职创业暂行办法等文件,随之而来的第二轮离岗创业热潮即将掀起。3年之后,这些离岗创业的干部将有一大部分成为“小老板”彻底离岗,不仅会给财政节省一大笔支出,也将成为全市全民创业的典范和楷模。
在财务管理上,绥化市政府全面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清理部门小金库,对罚没收入和机关办公经费全部交由财政统一管理。预算内该给的一分不少,凡是预算外请钱必须向财政打报告,采用三联单方式,并对款项使用进行跟踪审计,如果审计出请钱不按计划使用的,不仅这次请的钱收回,下次请钱也不给了,并且将规范和扩展政府采购行为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结合起来,割断权钱交易的“脐带”。去年以来,市本级共完成政府采购项目309个,项目预算5019万元,实际支出4612万元,节支407万元,有效地规范了财务秩序,杜绝了各种跑冒滴漏。
在机关秩序上,开展了以全面清理整顿行政机关秩序为主要内容的清会、清文、清人、清车、清房、清税、清财、清奖、清吃、清访等“十清”活动。清理出各种欠缴税费近亿元,查扣各种黑车300多台,会风、文风、评比风、吃喝风明显好转,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