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打造阳光政府纪实之四
“信访”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面对的一道难题。因为老百姓到了非上访不可的时候,是心中的诉求已经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予以解决,不得已把“最后一点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
对于绥化这样一个体制改革滞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来说,难题更多,解决不好信访问题,老百姓会“骂娘”,社会无法稳定,经济也会受到影响。
绥化市政府广泛开辟群众信访渠道,全力以赴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有效降低信访的发生率,更根治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难题,使整个城市更加和谐。
由“被动”接访到“开门”纳访。接访,是各地政府接受群众信访的主要方式,往往是等着百姓来找,哪块“起火”,就派信访办的同志去扑哪,致使老百姓在将自身的问题不得已向政府反映的时候,已经“火光冲天”,即使扑灭,也造成了损失,产生了影响。在信访上,绥化市政府变“被动”为主动,畅通群众信访渠道,主动寻找百姓所反映的问题,将很多问题发现和处理在苗头阶段。
在发挥信访办正常作用的同时,市政府领导带头、部门纷纷效仿举办“百姓反馈问题受理会”,开辟了群众热线,开通了市长公开电话、信访电话、公务员效能投诉电话等接收群众诉求问题的政府热线。从2007年以来,仅市长公开电话就受理群众和基层单位反馈问题7000多件。其中包括由于经济转轨造成一部分自筹自支事业单位开支困难甚至无法开支、高速公路占地造成纠纷、特困企业职工医疗费报销、购房居民办理房产证、治理饮食娱乐场所噪声和油烟扰民等问题。通过在电台开辟的行风热线,各部门纷纷公示自身职能,现场收听并答复群众反馈意见。今年还设专人负责群众来信和搜集新闻媒体、网站上群众反映的意见,创办向市政府领导反映群众呼声的《民情直报》、《舆情直报》,及时整理群众意见和建议,形成舆情信息反馈到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桌面。
“民生为先,全面化解信访问题”。正是通过畅通群众反馈渠道,保证了百姓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但即使发现的问题再多,不予以很好解决,也等于刻舟求剑,白干一场。绥化市政府在解决信访问题上,上下齐动,部门联动,举全市之力攻坚,大打了一场信访问题攻坚仗。
一方面,加快建立信访问题反馈处理机制,对凡是询问政策法规的,在向有关部门咨询后在一天内回复询问人;对凡是反映突发性事件,如停电、停水和重点工程受阻等问题,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一般在当天解决;对凡是反映的问题情况比较复杂,不能当场处理,需要向有关部门交办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一周一交办、一周一办结、一周一督查”的方式,交有关主管部门限期办理并及时反馈,直到问题全面解决;对凡是反映涉及各个部门难点问题的,或需由市政府领导提出处理指导性意见的,以《要件呈批》方式报市政府分管领导阅示。一经领导批示,交有关部门处理,按照要求反馈处理结果,并要求承办单位在接到交办通知书5天内,书面报告办理结果;属电话交办的,在3天内通过电话或书面形式报告办理结果,并直接答复问题反馈人。紧要的,要随时反馈。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办理的,要主动向政府专门机构报告,说明情况及原因。
另一方面,加大了问题处理力度。仅2008年,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召开市长办公会、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会,解决150多件疑难案件。各县(市)区共召开43次常委会、68次政府常务会、82次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会研究信访工作,解决重点疑难信访案件1000多件。市直部门分别召开与解决信访相关的工作会议30次,处理问题200件。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有效维护。
“追根溯源”,彻底铲除信访问题产生的土壤。在处理信访问题上,注重挖掘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根源处入手,既解决了问题,也根治了一大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百姓幸福感的问题。
针对百姓住房难的问题,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工程。仅2008年绥化市区就启动改造棚改区块24个,拆迁面积75万平方米,实现2596户棚户区居民平房换楼房,700多户低收入家庭住上廉租房。针对百姓行路难的问题,2008年实施了“百路工程”建设,投入1.5亿元,改造主次干道29条27公里,巷道93条30.8公里。2009年,又投入3000万元,新改建主次干道10条、巷道30条左右,基本实现城区主次干路硬化全覆盖。北林区引进祥和公交公司落户绥化,运营线路由原来的几条增至12条,车辆增至200多台,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围绕解决休闲难的问题,2008年新建改造10处广场、公园,2009年又新建5处广场,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的休闲需求。
为了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不断提高低保标准,城市低保补助额度由原来每月160元增加到195元,农村分散和集中“五保”供养额度分别由一年1600元提到1720元、由一年2200元提高到2320元。
敞开诉求渠道,重在根治难题,使信访量开始明显下降。2008年,市本级受理信访事项9038件次、30120人次,同比分别下降10%和28%。矛盾纠纷排查率达到100%,调处率达到98%,稳定率达到90%,中央、省交办案件结案率达到100%。全市进京、到省非正常访量不断下降,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些信访大案要案得到快速解决,消除了不稳定因素,改善了政群关系,也增强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