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10万“编外正规军”续写动人诗篇
http://suihua.dbw.cn   2009-08-15 09:38:18

  军人卫国戍边,民兵建设美好家园。新时期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感染着民兵,在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绥化这支10万“编外正规军”续写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动人诗篇。不同的使命,同样精彩。

  绥化军分区把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组织民兵参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全分区深入开展了“在发展特色经济中发挥民兵优势,为振兴绥化做贡献”活动。

  北林区东富乡土质肥沃,当地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口感好、市场需求量大。北林区人武部主动与区领导沟通包扶,重点抓腰房村示范点,积极发挥基干民兵龙头作用,通过搞发动、帮贷款、跑市场,与辽宁、山东等几家薯类推广和加工企业建立了订单供求关系,薯业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到全乡近20个村屯,种植面积达24万亩,年产量达48万吨,种植户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

  目前,我市以民兵为主体创办各类种植基地2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海伦高油脂大豆、青冈万寿菊、兰西亚麻、庆安绿色水稻、明水和绥棱经济适用林等为主项的特色产业链,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望奎县是全国著名的绿色生猪养殖大县,绥化军分区和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带头发展壮大养殖业。原县人武部部长姜运廷带领机关干部集资建起养猪场,组织人武部干部、民兵干部带头养,开展了“民兵万人养猪大行动”。姜运廷和人武部干部筹资30万元创办了双拥种猪基地,带动全县养猪业的蓬勃发展,为年屠宰200万头的双汇肉业加快发展壮大立下了头功。

  民兵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成“猛虎蛟龙”,在新农村建设、和谐农村构建中依然承担主力角色,演绎了“新农村建设中心户”的新形象,续写了核心价值观的新活剧。

  陈凤军,北林区永安满族镇正黄五村的一名民兵。2003年,陈凤军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文艺中心户”,购买了调音台、扩音机、功放机、投影仪、UPS不间断电源等设备,办起了家庭广播和露天影院,义务为乡亲们播节目、放电影。几年来,在文化设备投入上共花了10万多元。除了刮风下雨,天天为村民准点播放,每天院子里都坐得满满的,连墙上也站满了人,比办婚事还热闹。每天到他家来看电影的村民至少有二三百人。每次电影放映前陈凤军都要加演一部科教片,主要是西瓜种植、玉米栽培、大豆高产新技术以及一些倡导文明新风的小片儿,乡亲们从中受了益。陈凤军的小广播还能传递一些信息,给村民带来不少实惠。一天,陈凤军遇见一位收西瓜的客商,他拽客商到家,马上用喇叭播“有西瓜的都送到我家来,现在来人收了”的信息。村民积压的西瓜卖完了,贩运商也不愁找不到“西瓜地”了。

  危急时刻,橄榄绿挺身而出筑起群众心中最坚固的“安全大堤”。2003年8月下旬,我市呼兰河洪水泛滥,兰西段两岸10多个村庄、几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兰西县榆林镇人武部长刘海军带领100多名民兵在十几公里的防洪大堤上与洪水展开了搏斗。连续的冲刷浸泡,新筑的防洪大堤出现10余处渗漏,随时可能溃堤。危急时刻,民兵们冒着生命危险下水作业,连续几个小时奋战,围堰筑起来了,堵住渗漏80多处,排除险情100多处。大坝保住了,群众的生命财产转危为安。

 
作者: 吕占明 宋心元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