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是市政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自身优势,为加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绥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有三个特点:一是会议议题选得好。这次常委会主要协商讨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这个议题选得好。政协参政议政,选题很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很多,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面面俱到,只能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侧面去协商讨论、建言献策,因此题目就要选得准确、科学、符合实际。只有选择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期盼、对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题目,我们的协商才能有价值、有成效。这次选择的环境保护问题,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既是指导方针,也是基本国策,是我们在科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从我们政协来说,要提高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这方面工作。二是会议开得很成功。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上午,康长桥秘书长通报了全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盛威副市长亲自参加了会议,一会儿还要发表讲话。这次会议准备得非常充分,除了调查报告之外,各县(市)区政协,包括民主党派在内一共有11位常委准备了发言材料,有关方面也为开好这次会议做了大量工作,这些都对提高会议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另外,我们过去的常委会会期都是半天,这次安排了一天时间,这是一项改革,也是一次尝试。由于时间宽裕,大家都能够充分发表意见,认真进行讨论,会议的效果非常好。三是会议成效比较显著。这次会议对政府上半年工作、环境保护调查报告和拟劝辞的市政协委员名单进行了协商讨论,协商得很成功、很有成效,主要标志就是在会议的主要议题上大家形成了共识。一个是在对政府工作的评价上形成了共识。在讨论中,常委们对市政府上半年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推进农区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不动摇,坚持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不放松,工作措施是得力的,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奠定了基础。当然,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一些问题也急待解决。对此,常委们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这对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个是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形成了共识。为了协商讨论好环境保护这个议题,会前,范育松副主席和调研组的同志们做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市环保局和各县(市)区也做了大量工作,在取得翔实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了这个调查报告。报告对全市环保工作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很中肯,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各级领导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充分认识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很多重要载体,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同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三个重要的实践依据。一个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提出要先实现两个发展目标:即东部和沿海地区要优先发展;一部分人要先富起来,这是个大局。现在这两个目标已基本实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东西部贫富差距过大,一部分人还没有富裕起来,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这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及时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小平同志讲,这也是个大局。另一个是解决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问题仍然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对国外、对资源的依存度过大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外贸出口需求来拉动,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额已占GDP三分之一左右,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很大,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这凸显了对外依存度过大这一结构性问题。再一个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也集中出现。由于我国多数企业生产方式粗犷,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很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造成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从上述三个方面考虑,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以说,环境保护问题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三个重大实践依据之一。所以,抓好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十分重大。
二是充分认识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措施。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构建三大和谐,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它一切和谐无从谈起。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要在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关键措施。通过环境保护,能够有效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给自然界带来的破坏,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是充分认识环境保护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除了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外,还要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这一点,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是根本性措施。保护环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如果仅仅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改善了,而环境却被破坏了,这同样背离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必须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各类环境问题,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四是充分认识环境保护是实现绥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存在空间,是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前提。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削弱生产力,影响发展后劲,降低经济效益,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外和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最终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治理、去补偿,发展的成果甚至不抵付出的代价。可以说,环保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既是指导方针,也是基本国策;既是我国重视的问题,也是全球瞩目的问题。目前国家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在提出四大建设之后,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建设缺一不可。就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优势在于生态,在于环境,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也就保住了绥化的竞争优势,保住了发展,保住了寒地黑土、绿色家园这块发展的品牌,这既是我们发展建设的基石,也是打造区域特色经济的前题。如果我们不重视环境保护,我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做好环保工作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态度和决心。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都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发展和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担负起保护环境和推进发展的神圣职责。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主要应抓好三件事:第一个是规划和机制问题。要将环保工作纳入统一规划,在计划、布置、总结、检查、推进其它工作的同时,将环保工作一起进行,做到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常抓不懈。机制问题就是要将环保工作纳入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之中去,而且权重要增加一些。第二个是在项目开发建设上,要把好关口。做到污染项目不上,不符合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项目不上,没污染的项目上,符合生态要求的项目上,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现象的发生。第三个是要依法行政。各级党政领导要树立法制观念,大力支持环保部门依法行政,做到上下一致,同心同向。同时,要积极帮助环保部门解决在干部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办公条件改善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认清我市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努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于我市环保面临的形势,调研报告里面已经说得很具体,我认为当前重点要解决好七个问题:一是饮水安全问题,重点是防止水源污染。二是污水排放问题。据统计,使用1吨水的污水排放量为0.8吨,目前全市仅生活污水的日排放量就达到了11万吨,这些未经过处理的污水多数排入呼兰河,少数渗入地下,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三是企业“三废”治理问题。重点是工业污水排放。这里有个体制机制问题,目前的情况是,多数企业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但是由于运行起来成本增加,影响效益,所以一些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开开停停,在这方面要想些办法来解决。四是危险废物处理问题。卫生垃圾、医疗垃圾、电池等都应进行很好的处理。五是噪声、粉尘、烟尘,有毒有害气体污染严重。六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村地广人稀,环境看似较好,但随着生产生活的发展,各类污染物不断增加,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理,污染将进一步加重,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环境。七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仅就环保部门的经费来源来说,有的是财政开支,有的是收费开支,由于财政投入少,环保部门收取的环保费不得不用于人员开支,无法投入到污染治理上,同时也经常会有执法执纪不严、人情执法的现象发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是做好三件事:“一个是痛下决心,加大投入。现在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二是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对于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制定规划,分阶段逐步解决。三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统筹考虑,改革中的问题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三、坚持生态立市,努力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
生态市建设,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通过环境保护、环境优化等措施,实现生态与经济、生态与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是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最近,在生态建设方面,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建设生态特区的观点,一些省市和地区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推进。如海南全省、伊春全地区都提出了要整合生态资源,建设生态特区。在撤地设市之初,我市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进,很早就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市。因此可以说,我们提出生态立市是有基础的,也是有优势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牢牢地把握生态立市这一战略选择,坚持不懈地做好更深入、更细致、更实际的工作,把生态市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争取更大的成效。生态市建设方面的内容很多,这里我强调两点:一是生态文化建设。我认为重点要增强全党、全社会,包括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就是要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在生产、生活、交换、消费、交际、娱乐等各个环节,在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都要体现生态建市的要求。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这是做好生态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是生态经济建设。就是要走生态经济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路子。当前很重要的是要针对金融危机影响,抓住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抓住国家重视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这样一个契机,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如何调整?一是发挥优势,向绿色安全健康食品上调。寒土黑土绿色物产之乡是我市的一大品牌优势,如何把品牌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要认真研究,做强做大。二是要争取政策支持,向环保产业上调。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制订了许多支持环保工作的政策,这是发展环保产业千载难逢的良机,我们应该乘势而上,积极争取支持,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开发生产治理污染的各类设备实施。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使各类节能减排和环保项目、产品形成一个新的经济支撑点。三是创造条件,向生态旅游产业上调。我市的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阳光、空气、水质、食品、农业景色都是大家所青睐的,如何像兰西、庆安、北林、望奎等县市那样,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设人文景观,打好绿色农业生态游这张牌,培育生态旅游产业,也是我们在生态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应该做好的一篇大文章。总之,在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上,我们要生态文化和生态经济两个轮子一起转,两个成果一起要,形成互相促进、互为作用的统一体,进一步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登台阶,上水平。
同志们,保护环境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以进取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到环保事业发展中来,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为开创我市环保事业新局面,为实现绥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摘要)(2009年7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