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公开竞标,竞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http://suihua.dbw.cn   2009-08-14 19:45:13

  编者按: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政府的职能,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打造阳光政府,这也是绥化市政府一贯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绥化市政府以关注民生、尊重民意、维护民益为出发点,从政府决策、执法、办事、自我管理等关键环节出发,以实现政府的公开透明和廉洁高效为方向,大力探索和实践。经过几年来的常抓不懈,成功打造出了一个运行规范顺畅、办事公正高效、深受企业喜欢、人民十分满意的阳光政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和强大的推力。

  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一组连续报道以飨读者。

  ———绥化市打造阳光政府纪实之一

  去年通过大力度实施“百路工程”,市区大部分主次干道包括巷道得到了彻底改造。到了今年,该修的道路少了。尽管这样,市里依然按照减价竞标的形式确定施工企业,一点不走样。

  今年6月15日,记者在现场目睹了一度呈现白热化状态的竞标场面。

  当我市在中国建设招标网等网站上登出人和西街、新兴东街、广顺街等10条主次干道和16条巷道道路、排水工程项目列为2009年改造计划后,省内外30余家施工企业积极响应,在竞标当天早早进场。市建设局11楼大会议室“人满为患”,几百个座位被占据一空,一些人站在过道上。竞标主持人几次恳请参加竞标的企业留下3人,其余的到6楼会议室等候,但讲了几遍,都没有效果。一些同志说,非常看好绥化这一新兴城市,希望自己所在的企业能参与绥化的市政建设,自己留在会场可以见证竞标过程,为自己的企业加油助威。

  能成功“拿下”任何一条道路的施工权都不容易,需要数次“厮杀”才能有所斩获。人和西街七八家企业参与竞标,举一次牌就是降两万,经过26次牌举牌落,价格从222万元一路降到170万元,最后被持有3号标志牌的哈尔滨久兴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成功“斩获”,拿到了施工权。新兴东街、广顺东西街,这两条道路施工权竞争激烈。一个经过43次举牌、比最高限价低86万元,一个经过52次举牌、比最高限价低104万元,分别“名花有主”。

  这10条主次干道,财政评审价格总额为1664万元,通过减价竞标后,市财政将少支付432万元。

  有一个统计数据,2007年以来,市区共开工建设主次干道、巷道167条85公里,全部都采取了这种办法低价竞标。如果按照以前的正常招投标进行,这些道路修下来,至少需要财政投入资金1.4亿元。现在则大不一样,从开始测算压价、评审压价,到低价竞标,共节省资金2800万元,保证了用有限资金做更多的事情。

  市政基础工程项目是这样,市区绿化项目也是采用竞标的方式。这在绥化已经成了必须遵守的规则。企业也净心了,在拿项目时,不用拉关系走后门,直接上竞标场比试实力。

  谈起这一变化,市政府办公室一位研究型领导干部对记者说,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腐败的易发、多发领域。这里有无限的想象空间,群众猜测多,怨言也常常由此引起。把政府投资工程拿出来公开竞标,选择低价优质生产要素,各级政府虽然都有明文规定,写在纸上、要求在文件上,也都有成型的工程招投标模式,但从实际落实来看,往往事与愿违。深刻分析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无非是怕这样做损害政府的权威,损害政府的发言权,也影响当政者的既得利益。我们国家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也有明确的招投标法。但从近几年来实施过程中,国家的招投标法条目多达49条,但在标底确定、标底保密、评标等关键环节还存在漏洞,内部监督制约制度缺位,个人权力过分集中、内控不足,为围标、串标、陪标等不正当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这种情况和近年来财政投资项目逐渐增多的实际,为节省财政投资,保证项目质量,绥化市政府对招投标行为进行了完善和细化。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造价核算贴头皮。严把工程造价测算评审关,在建设部门严格匡算工程造价,并基本贴近工程实际的基础上,又在财政评审阶段削减工程造价10%,挤干压净各种水分,确定每项工程的合理价格,把每一项工程能节省的资金都压到了最低限度,做实底价,杜绝虚冒涨肚。二是当场竞价招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密工作程序,对所有市政工程一律实行低价竞标,在所确定的工程核算价格基础上,确定标底,现场公开,参照拍卖程序举牌竞争,道路建设举一次牌降价两万元,绿化举一次牌降价3000元。这样下来,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即确定了施工队伍,谁出的价格低就由谁干,杜绝了暗箱操作等行为,确保了以最低的价格和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干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工程。除了道路、绿化工程外,对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则实行高价竞标,谁出钱多就卖给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嘉兴花园棚户区改造项目上,市政府确定的竞标底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是1万元,由于两家开发商竞争,互不相让,最后使价格一路飙升到910万元。不仅这一块地这样公开竞价,其它的地块也是如此,效益就可想而知了。三是多方参与监督。除了正常的公开发布招标公告、公开投标企业报名外,对资格预审和开标过程进行多家联合监督,既有资格预审专家的把关,也有招标办、纪检监察人员的监督,还有广大群众现场监督,直接参与目睹招投标全过程。

  这样的招投标使市财政省下了一大笔钱。但省了钱还不算完,工程建设质量是根本,尤其是这两年工程项目多、线长、面广,造价又是历年来最低的,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压力可想而知。因为开发商在竞标上捡不到便宜,为了节省造价,偷工减料怎么办;或者有的开发商当时头脑一热,牌是举了,回家一算,干下来不挣钱,弃之不干怎么办。

  下有对策,上有政策,市政府又采取了针对性的办法。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质量实行了施工方自检,监理监督,指挥部、分指挥部联合验收的三层质量控制机制,严把工程材料进场关、施工质量关、工序验收关“三个关口”,对所有的道路工程、绿化工程、棚改工程,强化了层层制约和监督,相关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程责任监督;市里抽调大批干部进行旁站式监督;人大、政协委员进行职能监督;在工程验收环节,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联合监督。工程的各个环节看得紧,查得严,层层监督,层层制约,确保了工程质量。每项单项工程完工进行质量检验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严禁简化程序和偷工减料,每道工序验收责任人和责任领导都必须签字,出现质量问题,将严格按照“谁签字,谁负责”和“谁是建设业主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更绝的是,在市政项目建设上还采取了工程质量一看两年的办法。具体操作办法是,预交30%的工程质量保证金,越冬后明年开春如果没有发现质量问题,只返还工程质量保证金的25%;到第二年越冬后经检查确实没有质量问题的,再将剩余的5%返还给施工企业。这一套办法下来,还真是管用,钱省下来,活也干了,质量也保证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目前,绥化市财政投资工程阳光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正在向公益性、垄断性等公共资源延伸,包括经营性土地使用权、采矿权等自然资源,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或垃圾处理等社会资源,户外广告设置权、网吧经营权等行政资源。一个用市场机制代替政府行为的公开公正的资源分配格局,正在绥化快速形成。公开竞标,竞出一片晴朗的天空

 
作者: 马克学 张建博 李云峰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