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肖玉国,肇东市人,少将军衔。1945年12月出生,1965年10月入伍,196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2001年晋升少将军衔。历任团宣传股干事、军政治宣传处干事、军党委秘书,军区守备团营教导员、党委书记,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黑龙江省委常委、黑龙江省军区政委。2006年退休。
———记我市肇东籍将军、原黑龙江省军区政委肖玉国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肇东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原黑龙江省委常委,黑龙江省军区政委、党委书记肖玉国少将就是从这片黑土地走出去的一位将军。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到省军区大院肖玉国少将的家中采访。将军的朴实、热情、爽朗、幽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军的爱人,也是肇东籍的陈阿姨见到我们如同见到亲人一样高兴。面对家乡人,肖玉国谦逊地说:“我从军四十几年,如今退下来,也该把这几十年的表现向家乡汇报一下了。”
肖玉国1945年12月出生在肇东市四站镇,研究生文化。他的青少年是在与贫困的抗争中度过的,是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是母亲教会了他怎样做人。肖玉国兄弟姐妹10人,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难得的是,他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今年85岁的母亲因为贫困只读了4年书,但她老人家认准了一个理儿:“读书才能有大出息”。
初中考高中,全镇120多人只取6人,肖玉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肇东一中。可是刚读了1年,又因为拿不出学费面临辍学。他自己拿定主意,先退学、边工作边自学。他幸运地被四站医院招为工人,每天挑水、扫地、烧炉子、陪医生出诊。尽管工作琐碎忙碌,但他坚持学习。他学高中课本,学中医,还练习写新闻稿。他看到四站镇计划生育抓得好,就写了篇报道,被《肇东报》刊发,他用这平生得到的第一笔稿费买了支钢笔。为这事,院领导表扬了他,同志们也越来越喜欢这个聪明勤快的小青年。
1965年是肖玉国命运的转折点。当兵还是学医摆在了他的面前。考虑到学费的问题,他选择了当兵。
怀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肖玉国在部队刻苦训练、努力学习。很快以出色的文笔成为连队有名的“钢铁堡垒报道组”成员。一次,部队行军几百里到抚顺军训,沿途他不顾浑身酸痛,脚底打了血泡,就用针挑开,别人休息,他就在老乡家土坑上写稿,先后写了《不走冤枉路》、《人小志大》、《带着敌情训练》等有分量的报道。其中,《带着敌情训练》在《前进报》刊发,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学习一些新闻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自己的业务水平迅速提高。领导发现了这棵好苗子,对他进行了重点培养。肖玉国1965年10入伍,1967年入党,1968年提干。由团宣传股干事到军政治宣传处干事,由军党委秘书到军区守备团营教导员、党委书记到黑龙江省委常委,黑龙江省军区政委、党委书记。几十年的磨炼,他踏踏实实,逐步从一名普通士兵成为一名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优秀军队将领。
肖玉国突出的成就是他在部队建设尤其是在改变部队知识结构,提高官兵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做出的贡献。多年来,他走遍了省军区的3000多公里边防线上的每一个连队、哨所,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部队的长远发展提出了许多与时俱进的思想观点和建议。他注意研究新形势下部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的多项政治教育改革措施,对加强部队思想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任省军区政委以来,注重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的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经常性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着力加强党委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军地共育军队人才协作区,在广大官兵中形成了浓厚的学政治、学军事、学业务、学文化的氛围,使部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为打造一支守卫祖国北疆的钢铁劲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作为一名综合素质极强的部队将领,肖玉国既有儒雅、理性的一面,也有坚毅果敢、雷厉风行的硬汉一面。他曾参加过大兴安岭扑火救灾,松花江抗洪抢险等和平年代的急难险重任务,经历了血与火的严峻考验,显示了将军咤叱沙场的风采。在大兴安岭扑火救灾中,他领着300多人奋战一天控制住火势,刚刚让战士们吃口饭、喝点水,突然风向骤变,刚扑灭的火死灰复燃一下子把300多人包围起来。面对四面大火,战士们不知如何是好。危急时刻他临危不乱,冷静沉着,迅速组织官兵紧急自救:迎着火势往山梁上跑,每人迅速铲出一块防火地,马上趴在这刚铲过的泥土上。平安躲过这致命的大火,无一人伤亡。事后,大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要不是他指挥有方,后果不堪设想。
多年来,肖玉国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师党委书记等多项荣誉,并荣获三等功。
学习使肖玉国由一名苦孩子成为将军。作为将军,肖玉国更加崇尚学习,他先后就读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中央党校、国防大学。难得的是1999年至2002年,他用两年时间到哈尔滨市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及技术学院进修。
在肖玉国的影响和严格要求下,他的家人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型家庭。一双儿女从小自强自立,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番事业。女儿如今是部队一名优秀的主治医师。儿子从部队转业后,任哈尔滨公安局巡警支队特警队政委。去年8月14日,他奉命去四川抗灾抢险,与众多的抗灾英雄一起为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舍生忘死,立下战功。为此,肖玉国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孩子,你什么也不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一名军人对儿子的希望:“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你什么也不用说,就要勇敢地冲在前面。”肖玉国的爱人陈阿姨几十年来为丈夫、为家庭,勤劳奉献,千斤重担一肩挑,如今有时间她也给自己充电。孙子、外孙子人小志大,从小爱学习,他的小孙子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小主持人大赛,还得了“金话筒”奖。
肖玉国对家乡更是一往情深,每当回忆起家乡往事,他的目光总是变得晶莹。他常常记着当年的老师,医院的领导、同志,儿时的伙伴,敬老院的老人。回家乡时常去看看他们,有的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记得四站中学剪彩时,老校长邀请他回来看看。回母校送点什么礼物呢?最后,他动员妻子儿女每人拿出1个月的工资,给了母校最实在的帮助。
面对家乡人,将军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把两本记录着家乡发展变化的影碟送给将军,将军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祝愿,并欣然为家乡题字:
“既要建金库银库更要建好人材库。”
让我们惊喜的是,我们采访结束后,肖玉国也要回肇东市看母亲,我们也有幸见到了这位伟大的母亲,见证了这母子团聚的美好时刻。
85岁的老母亲精神饱满,面色红润,笑声朗朗,肖玉国依偎在母亲身旁说:“我按照您说的话去做了,我表现得好不好,您满不满意?”老妈妈疼爱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连连点头:“满意!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