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牛城常沐和谐风
http://suihua.dbw.cn   2009-06-09 09:37:42

  ---安达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保障民生工作纪实

  5月,走进中国奶牛之乡———安达,宽阔的牛街两旁树影婆娑,花朵摇曳,广场上,鹤发童颜的老人们悠闲地做着器械活动筋骨,可爱的孩子们滑着滑板追逐着风的影子……这座全国百强县市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双料得主”,一片和谐,一片馨然。

  近年来,安达财政收入连年以亿元速度递增,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这个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全力抓好、办实、落靠,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的需要是第一任务,群众的满意是第一标准,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5月10日晚10时40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把安达人从梦乡中震醒,这个市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安排部署,统筹兼顾,科学决断,果断处理突发灾情。当晚,以市委书记李乃波为首的28名市级领导,分别深入到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单位和乡镇村屯、社区居民点查看灾情,慰问群众。乡镇、部门的主要领导深入一线蹲点包乡包村包社区,指导防震救灾。公安局出动500多名警力24小时巡逻防范,维护治安,保护重点单位和群众安全。宣传部、广电局、地震局联合制作了新闻和专题片,24小时滚动播报地震情况和防震知识,克服了群众恐慌心理,稳定了群众情绪,提高了群众的防灾意识。为防止余震发生,教育部门安排学校放假两天,保证教师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5月12日,安达市委召开专门会议,进一步部署防震减灾工作,要求党员干部要冲锋在前,党组织发挥作用在前,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抗震防灾工作。震后,人心稳定,秩序井然,各单位工作正常开展。这是安达人在用行动诠释着如何真正以民为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这个市一直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以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针对群众提出的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不畅的问题,他们开发了“民情在线”网上行政服务系统,开设民生帮扶、民生保障等8个模块,社区、乡镇居民在社区工作站和乡镇工作站就可与相关部门对话,形成民众与部门网上咨询办事的互动机制,基层群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最关心最渴望解决的问题反映上去,搭建了政府和群众沟通民情的快车道,提高了民众的满意度,信访量明显减少。

  备春耕期间,市级领导、市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党员干部深入乡镇、村屯和农户,帮助农民解决资金和物资难题,共落实帮扶资金和物资120多万元,使所有贫困户都能种上地,种好地。农委开展了“大下基层助发展、科学服务促增收”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组成党员科普小分队,深入到乡、村、屯、户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共培训农民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同时,以保春种和“三区”建设(高产攻关区、围井经济区、标准示范区)为重点,协调金融部门和有关单位落实春耕生产资金3亿元,新打抗旱机电井48眼,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365万元、综合补贴资金6986万元。

  就业,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扩大就业,使劳动者享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就能够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使全体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外地务工的农民工失业返乡,这个市加强了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型培训,突出打造安达“电焊工、微机操作工、美容美发工”三大劳务品牌,不断提高返乡农民工培训输出的规模和层次。

  强化培训,切实提高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在原有基础上新建城乡劳动力培训基地3处,使一次性大规模培训能力增加到3000人。年初以来,共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班128期,共培训富余劳动力2.5万余人。省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大连造船厂等企业与150名返乡农民工签订了就业订单。

  洽谈对接,努力促进富余劳动力域外就业。4月10日,这个市组织14个乡镇、23个社区富余劳动力共计2000多人参加劳务输出和职业技能培训洽谈会,洽谈会吸引了北京珍爱环保科技公司、哈尔滨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等31家来自全国各地的用工单位参加,共提供用工岗位4000多个,共达成用工协议1053个。

  开辟新岗,不断加大富余劳动力内转力度。新引进规模以上项目16个,增加就业岗位450个。其中,哈大齐工业走廊安达开发区内企业共增加就业岗位200个。与此同时,还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今年已开发217个,包括保洁工、保安员、保绿员和劳动保障协理员。

  截至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98期,培训农村劳动力3.8万人次,内转外输劳动力7.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2亿元。

  确保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确保困难群体老有所养,通过更加注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增进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稳定

  这个市全面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方案》,投资50万元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了高效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有54000多城镇居民登记参保,已收缴医疗保险费135万元。针对群众提出的参合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修订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取消定额病种32种,降低了起付线,提高了补偿比例和封顶线,补偿比例平均提高了15个百分点,封顶线提高了5000元。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特殊疾病暂行办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特殊疾病鉴定标准》,将脑出血(脑血栓)后遗症等5种病种门诊用药纳入统筹基金支出范围,使7400多名慢性病患者受益。同时,政府投资200万元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最大限度为参合农民就医创造了方便条件。群众生产生活稳定。

  记者采访时正赶上社保局的工作人员领着参保的慢性病患者体检。羊草镇青龙山村村民房伟东,因患尿毒症,常年透析,经常为钱而四处奔波,鉴定后他激动地说:“我又有钱透析了。”万宝山镇长山村村民张跃芹因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曾因无钱而被迫出院,在门诊用药,经常因缺钱而被迫停药。这次经鉴定符合重症冠心病条件后,她含着眼泪说:“多亏新农合的好政策,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5月22日,随着吉星岗镇最后一批40名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入住这个市的中心敬老院,13个乡镇379名农村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

  这个市还开展社会救助。春夏荒救济口粮全部发放至乡镇、街道困难群众手中,目前已发放救济粮180吨;销售赈灾福利彩票10万元,对优抚对象给予及时关爱;不断加大城乡低保工作力度。截至4月中旬,这个市城乡低保对象已达17637户25669人,共计发放低保资金726.1万元,为城乡44名患大病的低保、五保和困难户解决大病救助资金16.8万元;有123名城市低保对象患病住院后得到医疗保险救助,救助金额达31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达上上下下在推进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上形成了共识,在社区建设、劳动保障、低保救助等方面明确了具体目标,力争实现新的更大突破。一个更加富庶、和谐的新安达即将呈现在绥化大地上。

 
作者: 王玉强 郑坤 王洋 廉宏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