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棱县推进乡镇医疗事业发展纪实
上世纪末,绥棱卫生事业曾成为落后的“摊位”,乡镇卫生院“病患”甚重。
为解民看病之疾苦,绥棱县百思费解几多苦心求取医治“良方”。从2001年起,县卫生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摸底调查上,从医院自身到患者心声,从内部因素到外在原因,一个多月的“私访”民情,使他们深深知道:要想医院走出困境,首要问题是拢回“人心”。
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拓展服务理念,一张张“对症”良方展开全县“悬壶救医”行动。
随着各乡镇卫生院条件的渐渐景气,各卫生院也在相互“攀比”着拆掉昔日破乱的“樊篱”,县里又积极对上争取和自筹资金,“缝补”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旧伤”。2004年,在克音河、双岔河、阁山、绥中等4乡镇建设二楼式医院,相继匹配B超机、X光机、心电机等设备,乡镇卫生院开始峰回路转。
改善医疗环境,妙手“治本”除济世“沉疴”。5年来,为改善医疗环境,解决资金“瓶颈”,绥棱县多方筹措资金,对乡镇12个卫生院相继进行改建与新建,泥草平房转变成气派楼房,土路变成了石板路。目前,已有11个乡镇建成“二楼式”花园卫生院,5年扩增了医疗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住院床位增加100余张。县医院急救中心大楼、疾控中心大楼、检查监督大楼等相继拔起,县人民医院经过全新改建,2004年被命名为“花园式医院”。
2008年,绥棱县上集、阁山、双岔河3院基建工程,以构筑3个乡镇卫生院的区域优势,形成“三院带九院”的格局,3个基建工程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投资175万元。上集镇闲置多年的住院处维修一新,成为全县乡镇卫生院的一流住院处。阁山卫生院新建660平方米精神病科,成为全市独具规模的乡镇一级的精神病院。双岔河卫生院原建筑面积390平方米增至1000平方米综合楼,医疗科室增加5个,住院床位从12张扩至28张,3个卫生院设置了内外、妇科和中医科等配套科室,匹配现代医疗器械10余台(套)。如今,农民看病方便了,一改以前“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
绥棱县在医疗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每年举办6次以上各种类型专业技术培训班,聘请省级医疗单位的讲师授课,每年选送30多名医生进省级医院为期半年至一年的进修,8年来累计进修学习240余人,受训人员达4000余人,县里的主治医师从原来253名扩增至273名,护士队伍扩到91名,中级以下人才也逐年扩增至623名。在设置上,根据财力实际逐年更新医疗设备,从2001年以来,全县新增医疗设备400余台(套),软硬件建设的提升,全面改善了全县的医疗水平。
为了严格规范医疗队伍建设,8年来,这个县共取缔非法行医136家,处理无证医护人员36名,没收假药120余箱,没收医疗器械26台(件),使得医疗市场得以规范。这个县在管理上一直以农村为重点,并推行乡村一体化和规范化的“两化”管理工程,使乡村卫生工作的行政、组织、业务、财务、药品和培训全部一体化管理,使乡村卫生系统“风清言顺”。这个县每年适时开展爱心义诊活动,几年共组织医护人员深入农村开展义诊200余次,无偿送药10余万元,上集镇卫生院每年采取优惠券的形式,免费为敬老院老人和贫困农民体检1300多次。
医疗水平的提高,间接提升了这个县人民的健康指数,使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农村逐年扩面。2007年参合人数为122848人,参合率达92.7%,全县新农合筹资612万元,可用资金为472万元,全年4083人共得补偿107.9万元。去年,参合人数扩大到136864人,参合率95%。筹资1095万元,可用925万元,为10519人补偿医药费437万元。医疗事业的发展,让农民真正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