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高效农业,从微缩景观变为田间大菜
http://suihua.dbw.cn   2009-05-26 09:42:41

  编者按:为了更广泛地展示我市资源和政策优势,更好地打造我市良好的外部形象。同时,宣介我市的招商政策和项目,把外地发展经验带回我市,并密切我市新闻宣传战线同外界的联系,开阔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视野,从4月上旬开始,市委宣传部组织市直新闻媒体开展了2009年度赴江苏省徐州市采访活动。

  本报记者随采访团深入徐州,挖掘南北两地的共同点,采写了一组系列报道,呈给读者。

  背景资料: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现为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徐州下辖邳州、新沂两市、铜山、睢宁、沛县、丰县4县和云龙、鼓楼、九里、贾汪、泉山5区,曾是江苏贫穷落后的农业地区,近几年却实现了快速崛起。农业打破传统农业附加值低、效益差的瓶颈,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面积和占耕地比重均居江苏省首位,形成了板材、果品、蔬菜、食用菌、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并涌现出奶牛、肉鸭、出口白蒜、鲜销食用菌、创汇特菜五个全国单打冠军和一批江苏省单打冠军,农民从事高效农业的收益已占农业总收益的八成以上;徐州工业基本形成了机械、建材、化工、食品为四大支柱产业,新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设备为新兴产业,煤炭、电力、建材、轻纺、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的具有比较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3家企业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10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百强,50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中国或江苏省第一,徐工集团、天宝集团、维维集团是中国同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徐州传统服务业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现代服务业业态健全、层次较高,形成了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档次最高的“商贸中心圈”。

  铜山县棠张镇,徐州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镇设施蔬菜达到了4.3万亩,年产无公害时鲜菜3.5亿公斤。4月19日,记者来到棠张镇跃进村。车行在平坦的田间路上,放眼望去,田野白花花的一眼望不到边,万余亩的耕地尽是蔬菜大棚,平均每个大棚占地有1.5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学东在县里分管农业工作,他向记者介绍说,铜山现有设施蔬菜面积30多万亩,全县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设施蔬菜、奶牛、食用菌投料量去年分别夺得江苏省的单打冠军。

  铜山只是徐州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一个典例。如今,在徐州,高效农业已形成了板材、果品、蔬菜、食用菌、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发展达39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6.9%,农民从事高效农业的收益已占农业总收益的八成以上。

  陪同采访的徐州市委宣传部干部介绍,去年,徐州市粮食高产连续5年领跑江苏省,高效农业总面积、新增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三项指标以及以县为单位的出口白蒜、鲜销食用菌、创汇特菜等8个单项高效农业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乳品乳业、杨树板材、生态肉鸭跃居全国单项产业规模首位;今年,徐州市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要重点建设10个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和10个规模养殖场,力争年内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依托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力争引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县(市)区集中力量办好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一个农产品大市场和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区。着力在粮棉油生产上通过种田大户加社会化服务实现规模经营,在高效经济作物生产上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加专业合作实现规模经营,在畜牧水产业发展上通过养殖基地加龙头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年内再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

  据了解,徐州像我市一样,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丰富。作为农业大市,如何才能打破传统农业附加值低、效益差的瓶颈?徐州的破题之道是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高效农业在徐州虽然起步较早,但像很多农业地区一样,受生产要素分散等因素制约,高效农业曾一直难以形成规模。

  针对高效农业不能成规模的现状,江苏省副省长、徐州市委书记徐鸣提出:“上不了规模的高效农业,不过是装点地方形象的花架子,只有全面调整和激活农业经济的资源配置结构,才能让高效农业从微缩景观变为田间大菜,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

  (一)

  思路是行动的向导。近年来,徐州市把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政府对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扶持。

  为了变伸开的巴掌为握紧的拳头,徐州市整合农业资源,按照区域生态特点,制定了高效农业布局规划,重点培育优质稻麦、优质果品、特色蔬菜、优质家禽、波尔山羊、食用菌等十大主导产业,并组成主导产业培育机构,每个主导产业建设一个示范基地,聘请一位首席专家,打造一个产业品牌,扶植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与此同时,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经济要素充分集聚,使高效农业向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整合优化农业项目资金的实施意见》,把向上级争取的各种项目资金以及县(市)区扶持配套资金捆绑使用,集中用于高效农业的发展。在项目申报上,不是主导产业的项目不报,不是高效农业的项目不报,市政府统一审核,严把项目申报关,集中发展高效农业。同时,精心组织选择、储备了一批农业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入农业。他们还加强目标考核,建立起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评比表彰制度,对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成绩显著的三强县、十强镇以及有关单位和个人每年度进行表彰奖励。

  (二)

  大上“农”字头加工企业,拉动高效农业规模种植养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徐州围绕特色蔬菜、优质果品、林业、奶业、优质家禽、波杂山羊、食用菌、高品质棉、特种水产、优质稻麦等十大主导产业开展招商,近几年新上5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近900个,固定资产投资额达90.5亿元。

  在徐州,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现在已经达到6000余家,形成了十条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主导产业链。邳州的大蒜变成大蒜胶囊、大蒜素、大蒜针剂,价格从3年前的每斤0.16元涨到目前的每斤1.6元;丰县特种蔬菜牛蒡被研发出牛蒡酱、牛蒡茶、牛蒡酥、牛蒡酱菜等系列食品,增值百倍。“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产业链中来。沛县华英、雨润、海阔等肉鸭系列加工企业的引进,带动了集种鸭孵化、规模养殖、饲料加工、宰杀分割、羽绒加工于一体,年产值达50亿元的生态肉鸭产业体系,近10万农民从中受益。沛县栖山镇胡楼村的王吉勇说:“现在,大伙都靠鸭子赚钱,孵鸭苗、卖饲料、收鸭绒,连村里给肉鸭厂打扫卫生的都能赚不少钱。”

  (三)

  高效农业要形成规模,单家独户“办不了”,村级组织“统不了”,基层政府“包不了”。为解决这个问题,徐州市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抓手,积极鼓励、引导、扶持龙头带动型、服务营销型、股份合作型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组织。

  睢宁县邱集镇袁西村农民创办了绿园蔬菜种植合作社,探索出了土地入股、集约经营的高效农业之路。一些村民以土地为股份加入合作社,既享受土地入股的年终分红,又可以从合作社领取一年6000元左右的工资,收益远远高于自己在土地上的耕作经营;丰县首羡镇农民袁庆林,在洋葱协会的大力扶持下,把自家5亩洋葱卖到了当地的龙头企业徐州佳丰食品有限公司,赚了3万多元,是他加入协会前收入的5倍多。截至目前,徐州已有2072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活跃在田间地头,每年销售出去的农产品约51亿公斤,带动了86.6万户农户致富。

  (四)

  徐州的高效农业长出了规模,农业产业集群效应已经显现:现在每个县(市)都有两至三个高效农业主导产业,沛县的肉鸭加工企业有20余家,年加工能力超过8000万只,被誉为江苏鸭都;丰县的红富士苹果种植面积达40万亩,形成了果园旅游、果品加工、果汁出口的系列化开发格局,有江苏果都的美称;邳州的板材拥有加工企业2000多家,年产板材600万立方米,产量占全国的20%,成为全国四大板材基地之一。大蒜种植面积达68万亩,成为江苏最大的大蒜出口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县级白蒜产区;铜山奶牛存栏近4万头,形成了以维维集团为龙头的奶业生产、加工、流通集群;睢宁县山羊饲养量达200万只,山羊产业的年综合产值达5亿元以上……高效农业在徐州形成产业集群的同时,也造就出一系列知名品牌:维维、天山雪、绿健牌牛奶,旺达、天浩圆牌酱菜,沛公、正康牌蔬菜,良辰牌食用油……全市已建和在建的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2个,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分别为580个、275个、47个、4个。生产的胶合板、大蒜、洋葱、牛蒡、西蓝花、胡萝卜等农副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国家。草桥镇是新沂市有机蔬菜规模生产基地。这个镇已经有2000多亩菜地通过了国际质量认证。他们生产的牛蒡、甘蓝、胡萝卜、菠菜、毛豆等10多种蔬菜,全部销往日本。

  高效农业规模化,已经成为徐州175.27万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施展舞台;高效农业规模化,已经成为徐州农民增收最有效的突破口,让农民分享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润;高效农业规模化,实实在在鼓起了徐州农民的钱袋子!

  ●记者感言

  一剂富民良方

  农业大市靠什么富民?在农业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丰富的徐州,答案是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

  经过几年的发展,徐州在高效农业规模化上取得显著成效。其成效的取得,总结起来,政府强有力的组织引导、扶持推动,是他们高效农业得以迅速发展的秘诀之一。其次是他们上农字号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增值,引导培育各类农民经纪人组织,通过庞大的经纪人队伍走南闯北找市场,解决了规模化带来的大量农产品顺利卖出去的问题。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现在的农业是集团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而我国的农业基本上还停留在分散的传统作业上。从目前的农业生产情况看,我们要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除了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外,也要在农业本身寻找和挖掘提效增收的新途径,那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效益和规模上。规模必须是有效益前提下的规模,同时,有效大规模的效益才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从徐州的经验看,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我们要用战略眼光看市场,适度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辐射作用明显的合作组织,建立“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三位一体的产业化体制。在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同时,必须强化加工型龙头企业的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把分散土地集中到懂科学、会管理的农村科技能人手中,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产业化程度,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着力把农业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由传统粗放农业向高效规模精准农业转型,徐州为农业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探索出了一条“又好又快,超常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作者: 张树林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