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残疾人事业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中,我市残疾人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提高,残疾人在教育就业、康复医疗、文化体育、信访维权等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大批扶残助残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典型。
我市残疾人事业组织建设形成网络。市县两级全部建立了残疾人专门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残联组织,村屯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各负其职,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公众广泛参与的残疾人工作机制。在这个机制的带动下,全市残疾人事业不断登台阶,上水平。
残疾人教育就业稳步推进。全市现有义务教育特教学校10所,在校接受特教学生1614人,残疾儿童入学率93.2%。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11所,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1.1万多人次,就业率90%,安置残疾人就业19298人,农村残疾人就业61551人。
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残疾人生活,全市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8.3万人次,扶持资金260多万元,40%因残致贫的贫困户脱贫。国家投放康复扶贫贴息贷款7050万元,国家贴息212万元,扶持53个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8300多人次。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投入危房改造资金528万元,危房改造1056户,建房3062间。福利彩票公益金义务教育助学1121人次,受助奖金89.7万元。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4806人,城镇纳入最低生活保障14443人,集中供养874人,农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4635人,五保户供养2682人。
残疾人康复工作渐入佳境。全市为30306名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康复服务,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1156例。完成聋儿康复训练1512人,完成智力残疾儿童训练266人,肢体残疾社区训练788人。组织实施国家彩票公益金免费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1891件,为肢体残疾人装配普及型大腿假肢67例,小腿假肢117例。
积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市县两级残联建立了残疾人维权示范岗,接待来信来访20多件,绝大多数信访案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社会爱的阳光的普照下,我市广大残疾人敢于同命运抗争,身残志坚,乐观进取,涌现出一大批自强不息的先进典型。他们中有的领办创办民营企业,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有的结合自身特点,在体育、文艺方面施展才华。我市有8名残疾人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上获奖,其中包括5枚残奥会金牌。有12人在国内大赛上获奖,其中包括97枚金牌。有12人在国内文艺大赛上获奖,有的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演出,成为耀眼的“非常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