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棱县打造饮水惠民工程
水,生命之源,构建安全的饮水工程无疑是一场战争。
绥棱,贫水县,多年来为水而苦心经营,费尽心机。
绥棱县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属半山区,全县3镇7乡76个行政村501个自然屯,农业人口达20万人。长期以来,这个县因水资源短缺,水质铁猛严重超标,全县农村有近16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
绥棱县委始终把事关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心系百姓,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最大限度地为民谋实惠为出发点,确立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饮水不安全直接危害着全县人民的健康,饮水问题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一块"心病"。去年8月份,这个县紧紧抓住上级大力扶持的好政策,群众热情呼吁的好时机,精心调研,统筹谋划,举全县之力苦战三年,大打一场饮水攻坚战,以彻底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的实际行动来践行科学发展观。
为确保各项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这个县在相关部门抽调了22名领导干部组成了专门的饮水工程办公室,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主管县领导坐阵督战,水利、财政、计划、卫生、建设、安监、扶贫开发等部门负责人一线指挥,县、乡、村三级政府联动,各相关部门全部"整装待发",切实把安全饮水作为惠民的首要任务,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扑下身子抓落实,全力以赴投入建设中,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良好氛围。
工程启动初期,绥棱县委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千方百计做好前期工作,邀请省设计院水利专家、抽调精干技术人员组成了先遣队深入乡村,坚持统筹兼顾、城网乡用、一井多屯、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原则,针对饮水不安全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工程形式。在人口居住集中、浅层地下水质不达标的地区,打深机井建集中供水站;在人口居住分散、浅层地下水质好的地区实行单户打井,一场惠及16万百姓的饮水战役攻坚"大幕"全面拉开。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入是关键,也是难点。为突破资金"瓶颈",绥棱县采取"政府推动、政策调动、社会联动"的形式,广开投入渠道,采用"对上争取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方法,有效保证了工程建设资金的顺利到位。为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这个县在饮水资金管理中,坚持报账制和公示制,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报账提款、集中支付、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的办法,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透明度,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确保了全部资金都用在解决饮水安全的工程上。
工程建设中,这个县严把工程设计、施工组织、施工队伍选择、工程检查验收四个关口。制定了实施标准和管理措施,从政策上规范工程质量,详细规定了每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规范了施工技术,保证了工程质量。采取技术人员分片包干的方法,抽调业务骨干常驻工地,现场把关,监督施工质量。县委书记李哲韬、县长宋树生等县领导亲自深入工程现场和农民家中,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指导工程建设。每一项工程完工后,都由纪检、财政、审计、发改、水务以及乡村两级共同验收,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为了让群众尽快吃上安全的净化水,各施工队伍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克服天冷雪大、施工难度大等不利因素,人机结合、昼夜结合、备料与施工结合,抢工期,抢进度。仅在战役开始的一个月内,就全面完成了靠山、后头两个乡49公里的主管线铺设。
为实现长期惠民的效益,这个县坚持"建管并重,建管并举"的工作思路,按照"谁建、谁管、谁用"的原则,建立了供水管理制度,确保长期受益。同时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增强发展活力,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实现以水养水,以副养水,自我维持的良性循环,真正把饮水工程建成了"德政工程"、"惠民工程"。
截止目前,绥棱县已累计投资2500多万元,167个自然屯61672人吃上了安全的净化水,饮水战役初见成果,到明年年末,全县未吃上自来水的334个屯10万人将全部吃上安全净化水,绥棱饮水惠民工程如一股活水清源流入百姓口中甘甜而清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