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望奎县莲花镇宽五西村党总支书记佘树德
望奎县莲花镇宽五西村党总支书记佘树德,从1984年上任以来,凭借一颗拳拳公仆心和干事创业的实干精神,把一个村无办公室、学校无校舍、村民无照明电,有13万元外债、有一台报废拖拉机的“三无两有”落后村建设成如今拥有固定资产1200万元、银行存款200万元,人均收入4850元的全县村级积累第一村和农民收入首富村。
宽五西村先后被评为绥化市“五个好”村党支部标兵、全省文明村标兵、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省“四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佘树德本人也先后获得省级特等劳动模范、省级“十佳公仆”、省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等殊荣。
佘树德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大搞植树造林,兴办村集体经济的“绿色银行”。目前,全村有林面积达3150亩,总价值达815万元,每年净增值达55万元。依托村办林场,改造闲置场房,建起了3个养殖场,年出栏黄牛80头、生猪100头、大鹅2000只,年增加集体收入20多万元。
佘树德坚持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全方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把月苋草作为助农增收的主打项目,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带,全村种植面积发展到35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36%,年创收180万元。引导农民玉米套种白芸豆3000多亩,亩增收200多元。组织160户建起两个“双高”大豆千亩大方,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抓住北大荒肉业有限公司落户望奎的有利契机,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养猪业。如今,全村发展百头以上养猪户50户,年出栏生猪9000头。同时,发展2000只以上养鹅户4户、百头以上养牛户3户,年出栏大鹅1.4万多只、黄牛1200头。全村畜牧业收入达200万元,户均增收近千元。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通过与县职业技术学校、农民技校等学校联系,加强了对外出人员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了外出就业人员的生产技能和法律意识,先后在大连、天津等地建立稳固的劳务基地12个,年输出800多人,创收720万元。月苋草的引进推广、玉米套种白云豆的示范普及、生猪和大鹅的规模饲养、外出务工人员的有序流动,使宽五西人的腰包一天天鼓了起来。
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着力改善民生,把“钱”花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农业生产上,实行“五保证”。即:保证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和农机具及时供应下摆到位,村集体每年垫付资金都在80万元以上。2006年,投资5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拥有7台(套)大型农机具的标准化农机合作社,免费为农户提供春种、秋翻服务。在群众生活上,实行“四免费”、“一供给”、“一补贴”。“四免费”就是免收学生平安保险费、儿童防疫费、老人殡葬费和农户照明线路维修费;“一供给”就是给7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生活补助650元;“一补贴”就是为新建全砖房的村民提供补贴贷款6000元,2007年加大了补贴力度,为新建房80户提供资助达100万元。在学生考学上,实行“一鼓励”。对考入中专以上院校的学生给予15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奖励,并负责报销家长送子女入学的差旅费。截至目前,共拿出资金8.7万元,先后对29名学生进行了奖励。
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坚持向管理要效益,不断增加集体积累。先后建立了财务管理、资源发包、来人招待、干部外出、村上用工等十几项制度。凡是土地资源发包、财务支出等重大事项一律经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讨论决定。村上建学校、修路、建广场等工程零活全部由他带领班子成员自己动手干,20多年累计节约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修建费140多万元。村上的大事小情全部实行“阳光”操作。利用公示板和公示点对村里的收入支出、粮食补贴和低保费发放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定期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强了工作透明度。
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全村主副街道全部硬化绿化,建入户桥218座,安装路灯52盏,建30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所一座,建占地1.3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一处,有线电视入户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均达100%,群众盼望的出行、就医、饮水、住房、娱乐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宽五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农村建设标杆村和示范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