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农业新闻 正文
粪肥“当家”
http://suihua.dbw.cn   2009-04-15 10:02:33

  去冬今春,兰西县农民积攒农家肥40多万立方米,以平均每立方米20元计算,今年春耕农民仅化肥一项就减少投入800多万元。

  让畜禽粪变宝

  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土壤板结严重,既不利于庄稼生长,也不利于田间耕作。土地的口味变了,农民也随着土地的口味变化而变化,大量积造农家肥,少上或不上化肥成为兰西农民种地的新时尚。

  4月7日,笔者来到奋斗乡团结村,刚走进王家窝堡屯,就见三三两两的村民挥锹或抡起二齿子刨粪,时而有四轮车满载着农家肥开向大地。王全富正和爱人装车往地送,王全富的父亲说:“家里5口人三代同堂,种了26亩地,饲养12头牛,牛粪都堆在院外,现在大概能有50多立方米。这些粪能把26亩地铺上一层,既能培肥地力,又抗旱,还省下化肥钱。”

  从灶灰中捡宝

  兰西县现在8万多农户,有炉灶10万多眼,农民做饭、取暖均以农作物秸秆和少量树枝为主,每年都产生大量的草木灰。前几年,农民种地依赖化肥,大量的草木灰被抛弃。春季,风一吹灰飞满村;夏季,雨一冲污水流满屯。虽不能说构成一害,但对环境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污染,更重要的是大量优质肥料在一吹一冲中流失。长江乡万宝村每年都有大量的碎玉米秸秆、稻秆、稻壳子和玉米瓤,这些扔了可惜,每年村民都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进行清运、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了有效的资源。近年来,随着施用农家肥意识的提高,村民把这些收集起来,或是掺到农家肥里一起沤,或是集中埋沤后成为上等的农家肥。许多农民都习惯去地里干活时顺便割草带回家喂牲畜和家禽,然后把带有畜、禽粪便的杂草经过沤发成为上等的肥料。渐渐地,青草、杂草、草木灰都成了“宝”。

 
作者: 王杨威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