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4月15日讯曾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先进县的明水县,把高标准植树造林作为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有效措施。今年,全县造林绿化面积将达到6.37万亩,使全县森林覆被率提高1.4%,有林地面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6.6%。目前,全县有林面积已达到61.9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17.9%,每年林木自然生长增值达6000万元,防风、固土、护田等获生态效益达4000万元。
近年来,这个县确定了“三治一化”的工作思路,即西部治理涝区,东部治理流域,全县旱涝兼治,绿化明水大地,并提出了“远学朝阳,近学拜泉,苦干实干十几年,建设生态农业县”的口号。植树造林工作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中,坚持做到了全县上下一本经,造林绿化不放松。科学的工作思路,为搞好造林绿化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在规划的原则上,坚持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一起要,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在绿化步骤上,做到分年度规划,分阶段实施,分项目推进,使造林绿化工作有目标,实施有规划,造林有标准,推进有措施。这个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村屯硬化道路全部绿化,试点村屯达到街道全部绿化、香化、美化,村子四周栽满栽严,试点村屯宅旁、水旁、空闲地、废弃地见缝插绿,应绿全绿。新农村建设示范带、省县两级试点村和乡镇所在地力争实现“三全”目标,即全封闭,户村林四面扣斗;全连接,栽植花木街道条条连接。全覆盖,村域内所有间地撂地栽满栽严。
这个县不断加大以完善防护林体系为主的植树造林力度,把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经济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念市场经,打林业牌,每年投入植树造林资金1000万元以上,平均每年以5万亩的造林面积递增,连续5年获得黑龙江省造林绿化先进县殊荣。由于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明显提高。据测算,目前与1989年相比,全县坡耕地每年减少径流32%,泥沙流失量减少47%,保肥能力提高了42%,土壤有机质增加0.38%,农田防护林庇护区内平均风速降低67%,农业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全县活立木蓄积139万立方米,价值11.2亿元,农村人均占有绿色存款3458元。
在造林绿化中,这个县牢牢把握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乡村林场建设、工程造林建设、育苗基地建设四个重点,实施强力突破。在小流域治理上,立足动员千家万户,调动千军万马,绿化千沟万壑。在乡村林场建设上,他们坚持集体办、个人办、股份办、引资办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促进林场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全县各类小林场已达596个,总面积达10万亩。在工程造林建设上,这个县把绿色通道工程、环城林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确定为林业经济的三大骨干工程,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会战。通道工程营造林带123条,绿化沿路村屯46个,实现了公路两侧无绿化盲点,形成了完整的围路防护林体系。环城林工程共设计内外两环全长50公里。防护林工程按照“三北”一期工程设计和林成网、田成方的要求,新上防护林带14000条,7200林网,面积10.8万亩。在育苗基地建设上,他们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做到县有中心苗圃、乡有集体苗圃、村有家庭苗圃,全县建成各类苗圃92个,育苗面积达2700亩,年可产成苗300万株,保证了造林绿化后继有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