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据统计,在我市目前共有38所公办高中,从这些高中考入全国各高校的学生每年都达上万人。为全面展示这些优秀学子的风采,表达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怀念和回报家乡的强烈愿望,市委宣传部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从绥化走出的学子”系列宣传报道活动。本报从今天起开办“从绥化走出的学子”专栏,集中报道绥化籍学子当年和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全面展示他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勤奋学习的精神,以此进一步激发我市广大青少年刻苦钻研、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
2008,华人圈谁最闪亮?“世界因你而美丽———200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于2009年3月28日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2008年度最受瞩目的华人精英们夺目登台,第一个上台领奖的是从绥化这块黑土地上走出的优秀学子、美籍华裔科学家潘忠礼。
“这个奖不仅仅是颁给我个人的,也是对在美华人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整个社会贡献的肯定。”现职美国农业部西部研究中心研究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和农业工程学教授的潘忠礼表示,作为华人,能够有机会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在祖国的土地上领奖,感到荣幸。
47岁的潘忠礼出生于绥化市北林区西长发镇正黄二村,1977年考入东北农学院(今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东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1988年留学到美国。20年来,潘忠礼研究了好几种节能、高效而且没有污染的新技术。其中引人注目的技术包括:利用红外线辐射加热新技术取代传统冷冻干燥技术,用以生产高质量的水果和蔬菜产品,用其取代了水果和蔬菜加工中传统的热水和蒸汽灭酶方法,以减少能源和用水消耗。当其用在杏仁灭菌和大米灭虫中,可以取代当前所有的化学方法,使食品更安全,环境更清洁。
拿到博士学位的潘忠礼因在食品加工、储藏和安全方面的杰出成就,2007年,摘得美国农业部赫尔伯特·拉波尔特杰出中青年农业科学家奖。2008年12月19日,潘忠礼走进白宫,领取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他也是这个领域当中获得这个殊荣的首位华裔科学家。美国农业部的推荐资料说,潘忠礼博士的研究被认为是增加了食物健康与安全,“对改进美国人饮食做出了重大贡献”。
3月30日晚,潘忠礼捧着奖杯荣归故里,回乡探亲。
1977年以前,潘忠礼与家人生活在农村。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今年回到家乡,家乡的变化用‘惊人’这个词来形容,毫不夸张。”
4月1日,沿着水泥路面,潘忠礼走进母校西长发一中(原长发中学),参观完电教室和校史陈列室后,潘忠礼走进30年前曾经学习过的教室———桌椅换了,塑钢窗取代了木头窗户,教室里坐着一群衣着整齐的初一学生。“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比我们那时好多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在国内的某所大学或是在国外,我能看见你们。”潘忠礼走进孩子们中间,语重心长地谈着体会。
去年,在母校50年华诞之际,潘忠礼向母校捐款,学校拿这笔钱以他的名义设立了奖学金。潘忠礼嘱咐西长发一中的负责人,这笔奖学金要帮助那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回忆起上学时光,潘忠礼说,那时村里几乎没有自行车,从他家到学校来回有12.5公里,他和很多小伙伴都得徒步去上学。有时候,他的老师蒋希欣上班路上遇见潘忠礼,会用自行车带他一段路程。
而现在,路或是水泥路,或是沙石路,不再泥泞。学生们上学有的骑自行车,有的包车,有的家长用摩托车送孩子上学。
当潘忠礼中学毕业时,还不知道考大学这回事,直到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他便决定试一试。与现在很多人一定要考大学的心态相反,当时的潘忠礼并没有想一定要考上大学。初试过后,潘忠礼没有继续在复习。直到一个月后得知通过初试才开始复习应对复试,并顺利考入东北农学院。
当问起为什么报考农业机械化专业时,潘忠礼说:“中学毕业后在生产队劳动了3个月,看农民种地很辛苦,让我深知农业机械在当时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个专业,只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改变农村生产条件。”
“当时母亲非常支持我考大学,她一直认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对潘忠礼而言,能够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家人和从前老师对他的支持,这个华人大奖也是给他80岁母亲的最好礼物。
4月1日和2日,潘忠礼分别看望了中学、大学时期的老师和同学。在中学同学陈国栋的心目中,潘忠礼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同学。
在中学语文老师王景春(当时是长发中学主抓教学的副校长)的心目中,潘忠礼是一个品学兼优、非常刻苦的好学生。
“潘忠礼教授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历过文革,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虽然我没有教过他,但他对师长的尊重和对家长的孝心,都说明他具备一个科学家应该有的好人品。”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名誉副会长史伯鸿(原东北农学院院长)认为潘忠礼教授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
“潘忠礼在东北农业大学读硕士阶段,我感觉他天赋好、刻苦、思维能力强,是非常出色的学生,有培养前途。我当时虽然不教他,但也邀请他听了我两节课。我用英文讲课时,要求他用英文做学术报告,他除了要克服业务上的困难外,还要克服语言上的困难,这为今后出国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希望潘忠礼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达到这个领域的最前端。
虽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潘忠礼在采访中一直很谦虚。对于科研成果,潘忠礼说,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在美国研发出来的科学技术,可以为全人类所采用。
在美国生活20年来,潘忠礼经常往返中美两国,一直在为双方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尽力,与我国很多地方建立了科学项目的合作。
4月1日,潘忠礼在与市委书记胡世英等市领导会见时表示,绥化市是农业大市,农产品深加工是一条可行之路,作为绥化人,有责任为家乡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今后会做一些战略性的研究,为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4月2日,省长栗战书亲切会见了潘忠礼,称赞潘忠礼是从黑土地走出去的优秀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