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为了秋的收获
http://suihua.dbw.cn   2009-03-25 09:42:10

  刘显珍,北林区双启米业有限公司的技术员。

  刘显珍倔儿,这在公司里,在双河镇西北村,没有不知道的。

  “我们选种、浸种,差一点他都跟你急。”西北村村民李守宝说。

  说起这老倔头刘显珍,双启米业的老总杨启可高兴了。

  “这老头的确倔,可那是为了公司,为了老百姓种上好品种。”

  今年52岁的刘显珍,在绥化水稻育种界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

  20多岁,刘显珍就爱上这一行,一干就是20多年。

  干出啥成绩了?

  “现在咱们绥化的水稻主载品种绥粳2号、绥粳4号,就有刘显珍的一份汗水。在建三江、五常,种植面积可大了。

  “这两个品种,不次于日本、韩国的水平。”刘显珍说。

  作育种员,那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为了一个数据,刘显珍要几天几夜地守在试验田里。

  为这儿,村民们也服了刘显珍的“倔”。

  1980年,刘显珍在中国农业大学函授班毕业,来到绥化市优质水稻研究所。1990年,刘显珍参与了绥粳1号水稻项目。

  “这个品种一出来就超过了东北农大崔成焕教授的东农419水稻。”刘显珍乐了。

  在双启公司,刘显珍是首席育种员。他推荐的种子,他要求的做法,老百姓都服、都听。施肥、打药、田间管理,一点都不能差。

  “这样到秋才能有个好收成。”刘显珍说。

 
作者: 许来齐 岳海兴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