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实施『文化兴县』发展战略纪实之一
“文化兴县”,庆安正在提升文化元素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近年来,庆安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2007年4月份,县委、县政府组织几个调查组对全县文化现状和文化事业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令人惊讶:城镇缺少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场所,图书馆、文化馆场所狭小,博物馆还是空白;农村14个乡镇中只有巨宝山乡、久胜镇新建了综合文化站;93个村只有16个村有文化活动室,799个屯只有131个文化大院。文化艺术人才严重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文学文艺作品不多。
庆安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物质生活的富裕,没有精神生活的充实,决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就没有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县委提出,各级组织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站在维护广大群众文化权益的高度,自觉担负起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重任。
2007年末,乘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神东风,县委、县政府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构建和谐文化为目标,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发展群众文化和开拓文化产业为突破,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软实力为目的,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打造“一县三区”实施“文化兴县”战略。
今年初,庆安县委、县政府提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着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让全县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此,庆安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文化事业的发展目标:构筑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到县有高标准的文化馆、乡有独立的综合文化站、村有全天开放的文化活动室、屯有经常活动的文化大院和一批文体活动中心户;城乡新建一批文化活动场所,并拥有较完备的文化设施;各级各类群众文化组织普遍建立,文化人才队伍整体阵容壮大,骨干力量突出,创作出一批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作品;版画产业步入规模化、市场化运行轨道,在全省全国打响庆安版画品牌,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益提高,各乡镇、村屯都有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并逐步呈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富有活力;文化市场规范有序,繁荣健康。力争利用三至五年时间,把庆安建设成为全省文化强县。
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四大策略:特色发展策略、资源集聚策略、高点强攻策略、外向拓展策略。提出文化事业建设发展要突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个主题,壮大文化骨干队伍和中坚力量为主体的文化事业主力,培养和集聚一大批文化专业人才,打造庆安文化劲旅。增强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开放意识。力推文化设施建设、培育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等主项。激活群众这个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使其成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享有者。
风乍起,吹活一池静水。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金字塔”型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体系,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载体,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版画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大发展,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走向。专业团体建设实行了新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县文工团的改革出活力,常年活跃城乡,成了庆安的“心连心”艺术团。群众文化活动以广场文化为龙头,牵动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村屯文化、庆典文化整体升级。
“文化兴县”战略,带来了庆安文化事业的新发展活力,激活了庆安人民推进“四大建设”、打造“一县三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