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从29亿到138亿的攀升
http://suihua.dbw.cn   2009-03-17 08:29:46

  ———我市提前实现“两个翻番”系列报道之六

  在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数据令人振奋:2008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7亿元,增长48.7%,高于全省13.5个百分点,为历年来最高。回望2002年以来的这六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如果画一个坐标,那么在上面你会看到,我们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构成一条上升曲线,从2002年的29亿元,到2008年年底的138.7亿元,六年时间年均增长28.9%,增长了4.8倍,翻了两番。

  受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市地方经济增长与全国多数地方一样,主要依赖于投资。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证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2002年,市委书记胡世英在市委一届八次全会上提出,狠抓六个规模推进,实现六个总量扩张,加速构筑六个新格局。经过几年全市上下不遗余力抓破题、抓推进,使我市具备了更大更快发展的基础,并赢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2005年,省委在我市召开常委现场办公会议,帮助绥化完善确定了发展战略,提出绥化要深入实施“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强市、多渠道富民”的发展战略,并就解决绥化长远发展问题提出具体扶持意见。是年底,绥化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细化了经济发展思路,明确提出建设“两城四地”、实现“两个翻番”的跨越发展目标,突出“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外向化”四个战略重点。市县两级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的力度大了,招商引资的脚步更加急迫,全民创业刺激出更大规模的民间投资。这几股力量,加上日益增强的财政实力,使全市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年攀升,困扰我市多年的基础设施欠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在这六年里,我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投资方向除了工业项目外,还重点用于城市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供热、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工程,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项目开发建设成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力军。据统计,2002年到2007年,全市开工建设的1000万元以上项目531个,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25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64个,超亿元项目84个,5亿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308亿元,分别相当于上一个五年总数的4倍和6倍,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工业和一个产业体系。以前我市的弱项是工业,打不起精神来的是工业。现在,工业却成了我市最大的亮点,频频出彩,渐入佳境。

  2008年是我市大干快上最突出的一年,值得特殊记载。这一年,全市新建续建投资超3000万元项目17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49个,是上年的3.3倍。完成投资86.4亿元,纯增38.4亿元,增幅高达80%。龙凤玉米、昊天玉米、武晓风力、天有为电子、新安工业硅、申禄达国际家居建材城、杰隆生物、杭州贝因美二期、南华糖业扩产、阳达大豆、双汇北大荒、朝阳亚麻染整、嵩天马铃薯蛋白、龙凤热电联产、格林谷氨酸、望奎国能生物发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城乡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中直路是绥化市老城区南北中轴线,也是当时南北3条主干道之一,承担着市区内主要的车流、物流。1996年这条道路进行了规划改造,由于多种原因,中直南路有约772米半幅近10年时间没有打通,不单成为制约城市交通主动脉的瓶颈,也成了不少绥化人的心结。2005年8月,市政府投资进行了拓宽改造,改造后的道路由9.5米拓宽到19米,使中直路真正变成了“十里长街”,提升了通行能力。

  从2006年开始,我市大力度启动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战。在这三年里,市本级城市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最明显的标志是:市区道路形成了“六纵十二横”交通网络框架,基本达到了市区人口密集区全覆盖。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市县两个层面开始用开放的思维大力度引来众多城市战略投资者,连片开发、组团式开发成为常态,一批精品小区拔地而起。用别人的钱改造城市,拉动了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这几年,市本级以及明水、肇东、绥棱等(市)县,还通过资产置换等形式,使党政办公场所异地新建,带动了城市的开发和扩容。过去,大型广场在我市属于凤毛麟角,经过短短六年时间,市本级的人民广场、拥军广场,望奎县林枫广场、海伦雷炎广场等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广场交付使用,市民散步健身有了更多去处,也提升了城市品位。2008年一年,市县两级城市基础建设就完成投资13.75亿元。

  在这六年里,我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向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在集中供热方面,2005年以前,我市是沈阳以北唯一没有实行集中供热的地级市。每到冬季取暖季节,林立的烟囱冒出黑烟,遇到低气压,烟雾弥漫,一些市民出行要戴上口罩。市委、市政府将中盟热电联产项目引进绥化后,三年来每年平均以170多万平方米的速度和规模并网,相当于每年解决一个中等县级城市的全部供热问题,创造了北方中等城市供热新的历史记录。一些市县也新上了集中供热项目,2008年一年,全市就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82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48%,高出全省3个百分点。

  在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市本级、肇东、安达3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顺利开工建设,投资3.2亿元,新上改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45处;绥化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已基本建成,各县(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正在陆续开工建设。

  这几年,随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学校和医院等与民生更为密切的社会事业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多数地方,最漂亮的建筑往往是学校和医院。投资1.2亿元的绥化市第一医院现代医疗中心,地下一层、地上十四层,成为市本级城市的一景。由市卫校等5所职业培训学校整合重组后新建的绥化市职业培训中心,校园现代、大气。

  市本级、兰西县、绥棱县、庆安县等地,引进域外投资者,正在加快建设地下商业街,打造城区立体商圈,实现市民购物环境的提档升级。

  城市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给排水、商业街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集中供热等重点工程得到完善和加强,快速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形象逐步显现。

  此外,农村基础建设也呈现加速之势,2008年就完成投资37.8亿元,是历史上投入最高的一年。修建农村公路5366公里,建设里程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一棚一草”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完成棚户区拆迁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配建廉租房5万平方米,群众间接受益达5亿多元;投资29.42亿元,改造泥草房5.26万户,改造农村倒危房2130户,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小城镇建设持续推进,几年来,全市共实施小城镇项目20余处,争取国家及省扶持资金6300多万元,带动地方投资7.8亿元。

 
作者: 李云峰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