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登上30亿元台阶
http://suihua.dbw.cn   2009-03-11 13:28:04

  去年,我市市本级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完成119383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较2004年增长233.6%,翻了两番多。市本级财政收入总量的迅速扩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市本级去年财政收入可圈可点,而全市财政也突出了总的特点:增幅实现“三超”,位次全省前移;增量规模扩张,任务提前完成。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为342451万元,是2002年的2.7倍,较2004年增长了109.6%,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5.9亿元,是2002年的2.6倍,提前一年完成了市委确定的翻番工作目标。安达、肇东、青冈、明水、望奎均提前一年完成了翻番工作目标,市本级、安达、肇东增收额占翻番任务的84.9%。

  探寻我市全口径财政收入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这在于我市狠抓财源建设、强化财税收入征管、坚持依法理财、创新财税管理机制;在于构成我市财政收入主体的肇东、安达两个财政收入大市,石化、烟草、食品等三个重点行业和安达油田、肇东油田等7户骨干企业的强力拉动。

  日益优化经济结构 由农区工业化迈向新型工业化

  无工不富,这是实践的总结。

  我市是个农业大市。为此,我市近年来进一步叫响产业化兴市、工业化富市战略,依托农业办工业,围绕资源上项目,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财源结构,推动优势产业突破性增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财源建设质量,工业经济达到了提速增效。

  据统计,我市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700多户,分布在食品、医药、化工、建材、机电、烟草、纺织等行业,生产的百余种名优特新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全市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较上年增长19.3%、24.5%和32.2%,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食品、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如今,我市的项目结构质量更趋优化,去年引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中,工业项目占到60%以上,80%以上项目落户我市的17个工业集聚区。落户绥化经济开发区、硅工业园、哈大齐工业走廊肇东和安达启动区等全市各类集聚区的外来投资企业达到148家,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增强。稻壳发电、米糠制油、大豆浓缩蛋白、动物血蛋白、延迟焦化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循环效果好、产业配套性强的精深加工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家居建材、物流配送、商业城、旅游等为代表的大市场、大商贸和现代服务项目快速兴起,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商贸结构,为财政贡献着力量。

  大招商引来大项目 大项目带来财政大增收

  项目建设是财源建设的强大引擎。

  我市把招商引资上项目纳入每年考核的大事大项中,出台招商政策,打造招商平台,规划的17个工业集聚区真正成为投资商的创业载体。

  去年,我市引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大项目286个,新建续建投资超3000万元项目170个。大项目数量可以说成倍增长,共引进新安工业硅、申禄达国际家居建材城、杰隆生物、天津宝迪、杭州贝因美二期、南华糖业扩产、阳达大豆、双汇北大荒等超亿元项目49个,引进的超亿元项目是2007年的3.3倍。绥化新安硅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工业硅项目,去年6月6日开始土建,仅4个月完成投资1.2亿元;肇东日泽管业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1万吨新型塑管项目已经投产;安达中盟龙新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MMA项目,已经完成投资1.9亿元;海伦南华糖业投资3.2亿元扩产,日处理6000吨甜菜生产线项目已经投产;望奎双汇北大荒肉业投资1.2亿元建设年加工高温火腿肠3.3万吨项目,已经投资3亿元。市本级谋划了9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

  投资总额达到了14.5亿元,仅几个硅产业项目全部达产后,就可实现税金2亿元,相当再造一个市本级财政。

  投资超亿元项目在我市建设速度加快的同时,我市去年初计划的63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投产达产后,预计年可新增利税9亿元,有效拉动全市经济增长。我市超5000万元项目向食品和节能环保型倾斜。在去年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的95个项目中,有41个是食品加工项目。这些项目的竣工投产,对食品工业大市建设具有支撑和牵动作用。绥化昊天年产3万吨淀粉麦芽糊精和年产2万吨干法变性淀粉、青冈龙凤10万吨淀粉糖三个项目达产后,使玉米深加工产业规模进一步加大。绥棱嵩天集团年产6万吨马铃薯生物薯渣和6000吨马铃薯蛋白两个项目投产后,将在薯类资源的深度开发上起到较强的引带作用。绥化索康营养科技年产2万吨保鲜奶和绥棱龙源乳业日产2万箱高级奶冷饮项目投产后,全市鲜奶加工能力可达到70万吨左右,使乳品产业总量得到进一步扩张。大众肉联公司200万头生猪屠宰、绥棱金穗年加工牛羊鹅5000吨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推动畜牧产业集群式发展;望奎国能发电已经投产,肇东国能秸秆发电、海伦生物质热电联产、北林生物质发电联产项目正在建设。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对地域经济发展有所贡献,同时对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强化财政征管手段 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生财谋求发展,聚财谋求民生,理财谋求精细,用财谋求绩效。

  我市围绕翻番工作目标,深化财税改革,狠抓收入增长极,建立税源管理联运机制,应用税收征收软件,推进财政管理税收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改革非税收入征缴方式,规范非税收入,强化收入稽查等工作,带来了收入的增长。

  在税收征管上,我市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大力组织税收。按照全市“十清”工作部署,清理涉欠税费10029万元。通过编制综合预算,直接用非税收入抵顶预算内支出3592万元,去年统筹预算外收入3498万元,同比增长59.7%。实行统一项目入库、统一票据、统一账户设置、统一软件系统等收缴管理制度,财政供养人员进行指纹鉴定,全市共清理出吃空饷人员478人,节省财政支出670万元。全市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市本级采购规模超过任何一年,采购支出比预算节支270万元,节支率为8%。改革专项管理手段,在制定《市本级财政投资评审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建立财政投资评审操作规程,明确责任,框定业务范畴,强化评审功能。市本级去年共审核政府投资项目173个,核减金额3376万元。同时开展3次财政专项检查,对市直30多个部门进行了专项资金、非税收入和会计信息检查,共查出违纪资金4971万元,收缴和处罚4993万元。

  成绩载入历史。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在我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我市把保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确定了新的财政收入目标: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以上、13%和14%。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伟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